“融入”这个词儿,没有在国外较长时间生活经验的人,不会深刻理解其内涵。简言之,就是不同族群的相互融合,就是长期客居外国甚至已经入外国籍的异族人,入乡随俗,与当地居民融为一体。此间2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融入”的典范》的署名文章,介绍了在这方面的一个典范——法籍华人何福基先生。他真正融入法国主流社会,靠诚实劳动致富,并为法中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将此文转发如下:
中国政府向来不主张双重国籍。对于定居海外并已加入居住国国籍的华人,中国希望他们遵守入籍国的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自觉融入当地社会;勤奋劳作,自强不息;待人以诚,广交朋友;促进入籍国与祖籍国的友好关系。多年来,绝大多数海外华人都能以令人称道的言行为华裔族群增光。法籍华人何福基先生,就是一位突出的代表。他移居法国后,自觉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凭诚实劳动致富,又积极回报社会,因而获得法国政府授予的多项荣誉称号。中国驻法大使赵进军称赞何福基先生为“华人融入法国社会的典范”,对此他是当之无愧的。
何福基,法文姓名为米歇尔·吕(从母性),是1975年从柬埔寨逃亡到法国的华裔。他本来是柬埔寨一位十分成功的企业家,战乱中失去了一切,到法国后白手起家,贷款办起了一家小餐馆。由于他极富商业头脑,又肯吃苦,生意十分红火。不到10年工夫,他就在巴黎闹市区拥有3家著名的餐馆。在何福基的眼中,生意上的成功算不了什么。一切经商之道于他都似乎驾轻就熟。他更看重的是精神的富足、朋友的情义和社会的评价。由于自小学法文,何福基讲得一口流利的法语,这为他到巴黎后成功融人法国社会帮了大忙。他的经商,一开始就遵纪守法,从不投机取巧,钻法律空子。时常光顾何氏餐馆的不少巴黎社会贤达赞扬他从起步始,就一直保持着大家风范,几十年如一日,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信誉。平日着装总是十分干净、得体,待人接物总是彬彬有礼、和蔼可亲。尤其对待顾客,他总是春风满面。他说,他也有烦心事,但是绝对不能把坏情绪流露给顾客和朋友。(我曾经问过他,一年365天就没有不高兴的时候?他笑答:“怎么没有!不过,绝对不能让坏情绪流露给顾客和朋友。”)对于不少华人的某些“习俗”,比如在餐馆等公众场所大声喧哗,他都能自觉按照当地习惯加以改变。他的3家餐馆在巴黎都是相当有档次的,上流人士时常光顾。
何福基注重交友。他“待人以诚、助人为乐”的信条,使他成为磁石一样的人物,在他周围聚集了众多的友人,其中不乏莫逆之交。许多到法国后无以谋生的华人找到何福基,他都慷慨解囊,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并尽力扶助这些人融入法国社会,做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公民。有些到法国旅游的中国人丢失了护照或外币,只要找到他,他也总会伸出援手,帮人舒解燃眉之急。他的无数善举使他不仅赢得了巴黎华人的普遍赞扬,也获得了法国政府的肯定。巴黎大区诺依市政府出于对何福基先生人品和能力的信赖,正式聘请他担任市政府亚裔事务专员。说起他的交友,还有一段值得称道的佳话。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他刚到法国不久,便结识了一位有才华、讲信义的巴黎大学生,30年来,两人的友谊从未间断。这个人就是法国现政府的第二号人物、内政部长萨尔科齐。萨尔科齐很看重与何福基的友情,繁忙的政务也挡不住朋友间的小聚。直到现在,这位部长每年过生日还是按多年形成的老习惯,在何氏餐馆度过。
何福基作为法籍华人,爱法国,也爱中国。多年来,他为法中友好关系的发展,不知默默无闻地倾注了多少心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秋天,当西方大国纷纷制裁中国之时,何福基不忍看到戴高乐将军与毛泽东主席亲手缔造的法中友好大业受到伤害,毅然陪同法国政界元老飞龙先生访华,这是当时西方大国政界的第一个访华团,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代表团归国后,又为增进法中友好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何福基每年至少回中国一次,为法中友好事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继续尽力。为了表彰何福基对增进法中友好的突出贡献,1995年,法国总统希拉克授予他“国家功绩骑士勋章”。去年秋天,他又一次获得希拉克总统授予的更高档次的“国家功绩士官勋章”。他的老朋友、内政部长萨尔科齐百忙中拨冗亲自为他授勋,并称赞这一荣誉对他来讲是“实至名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