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累斯顿上了一年大学之后,人们便可以为德国的生活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轮廓了。而在我心底、在我的脑海中,这幅图画就象拼图一样,一块一块地逐渐拼接而成。那是一幅时时变幻的图画。众所周知,在德国能过上好日子。但真正令我兴奋、使我家乡的朋友好奇并津津乐道的,是我亲身领教的德国式的思维方式,还有我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有关德国的老掉牙的说辞之间进行的比较。德国人真的冷漠吗?他们自私又孤僻吗?德国式的准时究竟到了什么程度?
各国语言的问候
在科隆,我得到了一个在“德国之声”实习的机会,那里的经历打碎了很多陈词滥调。在编辑部、在食堂、甚至是在电梯里,热情友好处处围绕着我。人们用世上的各种语言亲切地相互问候,其中自然也包括德语。礼貌客气同时在文化上兼容并包,这就是“德国之声”。还有准时。
大家准时乘电梯来到地下一层,终于有时间吃点东西、喝杯咖啡、聊聊天。但要进播音室的时候可就惨了!数分钟的焦急等待、来来回回地踱步!八部电梯里竟然没有一部想着停一站带上我!编辑们怎么能做到不精神失常呢?原来他们已经在这些年里学会了如何应对这种局面。早些出发就是了!竟然常常在播音前15分钟就动身!如此这般虽不能保证提供最新消息─在这一刻钟里世界上可能还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毕竟是准时的。
若要力求时效性,在最后一刻还坐在电脑前面,那么在播出前的短短时间内飞奔下几层楼梯、准时赶到并略有些气喘地向听众们问好,这也是可能发生的事情。人们不禁想问,那可怜的编辑几周来是否还在深受气管炎之苦。不管怎么说,准时又不失时效性毕竟做到了!
准点的德国铁路
准时无误,这一德国“ 名牌”,现在究竟如何?在一次关于企业间交流的研讨会上有人发问,到了今天,在那些陈腐论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些什么。那次的活动中,除了研讨会主持人以外几乎没有几个人是准时到场的。再举个例子─德国铁路。因为一张Interrail火车票,我上个月有机会进一步认识了德国铁路的服务项目。有关准点方面的经历可谓令人震惊:几乎没有一班车不晚点。如果有人要频繁换车,而又在第一次中转时就误了车的话,那情况就不妙了:按照多米诺理论,一联串计划都行将泡汤,只能等待下一班车了。
但美德还是有些值得一提的:列车员方面都相当热情友好。另外我还有个重大发现:(德国)乘客们对于列车晚点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耐性和镇定,又一次显示出了他们可爱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