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访巴黎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向法国朋友介绍中国的古老音乐——南乐的历史、特点及曲目内容。
赴法国之前,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就四处为我们物色既要精通中文,又要了解一点中国音乐的法文翻译。
约见的那一天,有一位高个子,一头细碎卷发,皮肤黝黑如漆的黑人,微笑着向我走来。正在疑惑,黑人一句标准的普通话“您好。”我一下子明白了,这就是我的合作伙伴。语言真的是一种神奇的黏合剂,在异域,突然相识一位与你说着同样标准普通话的人,即使再陌生,也会像相识多年的老朋友,所有的距离感一下子就消失了。在手与手紧握的那一刻,一种亲切感从那双黑色的手和真诚的目光里传递给了我。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与黑人这么近距离的接触。
眼前的这位黑人朋友与我同龄,他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叫“李聪”。从见面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已经合作过多次的伙伴,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他一丝不苟地准备着,而且很能理解我们的希望——将最准确的解说传递给法国朋友。我们的沟通从彼此的友善和理解开始。我惊讶于他对中国音乐的了解。李聪告诉我,他曾经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留学,先在北京学习了一年语言,然后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3年。我问他为什么选择到中国留学,他笑着看了我一下,然后兴奋地说,他喜欢中国文化和中国音乐。我们的交谈从中国文化和音乐谈到欧洲,谈到巴黎,谈到种族和国家问题。从他的身上,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巴黎,了解了法国。在我们的思维概念中,总以为,在白人的世界里,还有种族歧视的问题,而实际上,在法国,在巴黎,早已不存在这个问题。不同肤色的人都享有同等权利和待遇,相互尊重成了巴黎最受人尊敬的地方。
“你喜欢巴黎吗?”李聪问我,我微微一笑。对于一个蕴含无穷文化魅力的国家和城市,谁都会喜爱,因为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也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我喜欢巴黎,喜爱巴黎让我们目不暇接而又实实在在的文化感受,但巴黎还是给我一个飘忽不定的感觉。我想,要真正了解巴黎,至少要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才有资格回答喜欢不喜欢这个问题。
相处虽然很短暂,但彼此却有点依依不舍。分别的时候,李聪望着我说:“给我发邮件吗?”
我深深地点点头。“希望你能到厦门来做客。”我想,李聪也一定会喜欢厦门的。
摘自《福建日报》曾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