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曾学习、生活近20年的北京清华园,我来到英格兰东北部的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市,在纽卡斯尔大学教育系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身处异国他乡,我并没有太多的陌生感觉。 这不仅是由于我的夫人来英读书、工作已有多年,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个远离中国万里之处,我们有一个"清华大家庭"!
早在1998年初,我的夫人冯梅在清华毕业5年之后,来这里攻读博士学位,住进了夏飞、郭玲的家中。夏飞、郭玲夫妇都是清华校友,对她自然倍加照顾。我来后,又加入其中。去年夏天,郭玲的父母前来探望女儿、女婿。老夫妇俩来英前就住在清华园,她的母亲郑老师退休前是清华计算机系的教师。因此,我们在英国的这个"大家庭"成了名副其实的"清华之家"!虽然房间不算宽敞,但大家其乐融融。
夏飞是"文革"后经过高考进入清华的第一届大学生,1982在自动化系毕业,留校任教。正在那一年,我也考入清华读书,不过那时我们并不相识。1991年,夏飞来英国深造,后来便留下在纽卡斯尔大学计算机系做研究工作,还曾当选为纽卡斯尔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副主席。由于已在英国生活了整整十年,又加上他的父亲是北外教授,使他从小受到熏陶感染,夏飞的英语特别好。80年代中期他就曾在清华用英语讲课,当时学校里还很少见,很受学生欢迎。现在,我们在英语上有什么疑难问题,以至关于英国文化、地理、历史、经济等方面的知识,都找夏飞请教,几乎总能得到满意的解答。业余时间里,夏飞有着音乐、摄影等高雅的爱好。记得我刚到这里时,一进门就看到一组中国传统京戏的脸谱装饰,顿感亲切。在家中客厅和厨房的墙上,又发现多幅反映英国风光和人物的艺术照片,都用镜框装裱着,非常精美雅致。起初,我以为是从商店买的,或者是从杂志上剪下的。后来才知道,那都是夏飞多年来自己拍摄,并精心装饰、制作的。
女主人郭玲是一位贤慧的妻子和母亲。她于1988年毕业于清华热能系,来英后除去全力支持丈夫的学业与事业外,自己曾做过中文学校的教师,前年又经过半时学习获得了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学位,目前在纽卡斯尔大学建筑系做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研究助理。郭玲非常喜欢上网,而"清华网"则是每天必看的网页,回到家里还经常宣讲她看到的各种校园新闻:从海内外人才招聘到科研新成果,从医学院成立到新建筑的兴建……去年清华90周年大庆,郭玲特意把网上一些富于情感的校友回忆文章打印下来一些,带回家给大家欣赏。
我的夫人冯梅是清华自动化系1987级本科生,在校时曾听过夏飞的课;后来她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读研究生,并工作数年,进行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来纽卡斯尔大学读博士时,在化学与过程工程系,论文的课题涉及生化过程、数理统计、自动控制等领域;去年9月,她又接到纽卡斯尔大学计算机系的录用通知,开始在该系软件可靠性中心做博士后研究。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博士后,她的专业几经变化,但都能很快适应。大家说,这与在清华打下的坚实基础和掌握的学习方法等有很大关系。清华十分重视基本素质的培养,因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这里的教授、学者更是看重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认为这有利于科研创新。
我从1987年在清华毕业后,已留校任教十多年,对学校各方面都比较熟悉,来英后常常讲起近年来学校出现的新事物、新气象、新面貌,大家都很关心。清华校友总会和校报编辑部邮寄给我的《校友通讯》刊物和《新清华》报纸,也成为我们了解清华新人新事、回顾清华美好生活的好途径。
郭玲和夏飞在英国生了个儿子,小名"牛牛",我夫人给他取了一个别名"夏大雨"。从他开始会说话起,我们就全体动员,教他汉语。这个可爱的小家伙非常聪明,常常"无师自通",有时冒出几句话叫你忍俊不禁。今年入冬后的一天,他自己穿了一双凉鞋跑到厨房。我夫人看见后问他:"夏大雨,你穿凉鞋凉不凉啊?"只见他抬头看看,认真地回答:"凉啊!所以才叫凉鞋啊!"大家听了大笑不已。郭玲一直在筹划,近一两年要趁假期带牛牛回国一趟,让他到清华幼儿园生活一个月,感受一下"纯正"的中国教育。 半年前,郭玲的父母来到英国,给我们这个"清华之家"带来更多的温馨。过去,由于我们两对夫妇平日都要上班,只能在周末集中采购一周的食物。两位老人来后,几乎每天都去市场,买来新鲜的蔬菜,不仅解决了夏飞、郭玲的困难,还经常帮助我和冯梅捎回需要的物品。为了"改善"伙食,每到周三,老夫妇俩就从早上开始搅肉和面,晚上我们下班回家时,饭桌上已经摆好了几盘热腾腾的水饺。一到周末,更是"全家"聚餐,每人都拿出自己的一样拿手手艺,大家边吃边聊,充满和睦。
我和我夫人冯梅结束这里的工作后,都要返回清华;郭玲的父母也要在年内回国。大家约定,等郭玲、夏飞回国探亲时,我们在清华园聚餐。那时回顾起这段异域生活,一定倍感美好!
作者-范宝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