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名鼎鼎的戏剧学院的学生,怎么会沦落在纽黑文的街头,靠给人朗诵“莎士比亚”勉强度日?
第一次见到“莎士比亚女士”,是在大一的第一学期,那是个寒冷的冬天。
那天,我和一位朋友走在去中央图书馆的路上,突然,一个黑影从侧面迎上来,把我们吓了一跳。一个高而瘦的黑人女人,眼睛很大,颧骨高耸,眼窝深陷,看上去憔悴不堪,上身裹着一件又破旧又不合身的毛衣,肥肥的裤子显然太短了———典型的无家可归者的打扮,典型的要讨钱的架势。
我们本能地躲开她:“对不起……”
可她横在我们前面,直视着我们说:“你们想听我背诵一段莎士比亚吗?”
这太出乎我们意料了!愣了好一会儿,我朋友才结结巴巴地说:“嗯……这……那……好吧。”
她清了下嗓子,大声背诵起来:“噢,这太、太坚固的肌肉也会融化……”真是莎士比亚,是《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尽管人很憔悴,但她中气十足,声音充满感情、抑扬顿挫。朗诵了三四分钟后停下来,她充满期待地望着我们。“非常好!”我和朋友由衷地说,并且心甘情愿地各自掏出钱包,一人给了她一块钱。她接过钱说了谢谢。我们以为她会走开,可她还站在原地,看着我朋友说:“先生你一定是犹太人吧?”没等我们接口,她又自顾自地说下去:“我原来的男朋友也是犹太裔,当我还在耶鲁戏剧学院的时候。”“你原来在耶鲁戏剧学院?”“是的,我是耶鲁戏剧学院毕业的,1980年。我叫玛格丽特·赫勒威。不信你可以去耶鲁网站上查我的名字。我原来在耶鲁戏剧学院上学,他们因为我是黑人就歧视我,还因为我有个白人男朋友就整天骚扰我,最后把我逼出学校。我退学后他们还屡次轮奸我,警察完全不管。我受过很多折磨,直到最后无家可归,晚上睡在垃圾桶里,他们才罢休。”
坐在图书馆里,我问朋友:“你相信她的话吗?”他想了想说:“不信。她看上去像是神经病。”
在这之后,我在耶鲁校园又遇到过她好几次。有时她正在给别人背诵莎士比亚,有时她就在校园的草坪上东张西望。还有几次,我被她迎面撞上,只好狠下心来说我不想听莎士比亚。说起她,高年级学生都点头说知道:“就是那位莎士比亚女士,自称是从耶鲁戏剧学院毕业的。”看来,“莎士比亚女士”在校园里真算得上是个名人。后来,我也给学弟学妹们解释过这个人:“她可能有妄想症,自称是从耶鲁戏剧学院毕业的。”直到我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一天早上,一个朋友扬着一张《耶鲁每日新闻》冲进我的房间。“那位‘莎士比亚女士’真的是耶鲁戏剧学院毕业的!”她嚷着,并把报纸上的文章给我看。
果然,报上有关于玛格丽特·赫勒威、又名“莎士比亚女士”的长篇报道。正如她本人告诉我们的,她1980年从耶鲁戏剧学院毕业,学的是导演。她的同班同学在文章中把她称作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导演和女演员”,“在我们系很有名,我们都挺崇拜她的。”
如此大名鼎鼎的戏剧学院的毕业生,梅丽尔·斯特里普和朱迪·福斯特的校友,怎么会沦落街头,靠给人朗诵莎士比亚度日?她的生活在哪里出了差错?
据她在戏剧学院的一位好友说,玛格丽特·赫勒威在耶鲁的学习生活十分成功,被认为是戏剧学院最有才华的学生之一,这跟“莎士比亚女士”本人对于自己在耶鲁戏剧学院生活的回忆大不相同,她说自己在戏剧学院到处受歧视:“我在耶鲁戏剧学院的遭遇,比在美国南部种族隔离时的遭遇还要过分。”
到底哪个版本更准确?我没有时间去弄个水落石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玛格丽特的精神不太正常,这是她最终沦落街头的主要原因。
就在耶鲁校报上这篇关于“莎士比亚女士”的文章刊出前夕,“莎士比亚女士”的一个大学同班同学在纽黑文找到了她。这位同学曾经是她的崇拜者,现在是个职业导演。听到玛格丽特的故事后,他导演制作了一个关于玛格丽特生平的短纪录片,并把纪录片在耶鲁放映的所有收入捐给了玛格丽特本人。该片如实地反映了“莎士比亚女士”的日常生活:在路边给耶鲁学生朗诵莎士比亚,在路边等待下一个听众,以及对着镜头谈她自己。
最近,当我结束在德国一年的教学生活重回耶鲁大学时,玛格丽特的身影已经不见了。她现在在哪里给人朗诵莎士比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