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代華人在日本社會各個領域的分佈面漸寬漸廣,隨著在日生活時間漸久,新華人社群在日本社會已漸成雛形。在這一群體中,一些來日多時,經過長年打拼,已建立生活基礎,相對經濟條件優越,工作穩定的中年層正成為群體的中堅,不少受華人喜愛的生活時尚也漸漸興起。
但就在華人群體生活日趨富足多彩的同時,一個與每一位在日華人都息息相關,又時常在繁忙緊張的生活中被人們有意或無意忽視的隱患問題,不能不引起足夠的重視與正視。部分華人,尤其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迫於緊張的生活壓力,不斷透支精力體力,而又缺乏精神、物質的補給,進而出現了一種苛待自己、英年早衰的現象。
據日本法務省入管局統計,到2002年底,在日中國籍華人登錄者已達42萬之眾,其中40歲以上者有8萬多人,而40歲~60歲者就達近7萬人。據了解,近10年來平均每年有4000多華人加入日本國籍,在4萬多日籍華裔中,70%以上也已人到中年,跨過了不惑之年的門檻。可以說,在日華人中40至60歲的中年人已過10萬。這10萬多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群體是支撐著華人家庭、社會的骨幹棟樑,而這一群體恰恰是苛待自己現象的多發人群和易發人群。據專家估算,目前在留日華人中,中年早逝現象已遠遠超過同齡中國人和同齡日本人。這不能不引起華人社會警醒。
華人中原志川已是一家頗有規模的IT會社的社長。他34歲時來日,經上學,讀博士、打工、就職到自己創業,16年的生活足跡,就是一部打拼奮鬥史。他曾有過通宵打工,淩晨6點到家,為節省伙食費還要和面蒸一鍋饅頭吃兩天的日子;有過為按期完成軟體工程,寢食時間都縮到最小限度,連續一星期在公司連軸苦幹的時候。現在,中原先生也算事業有成,經濟充裕,國內的父母兄妹,身邊的妻子兒女都深受惠澤。可多年養成的節儉奮鬥習慣,使他總不忍心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多休息一天。他妻子曾對記者傾訴:“每每看到他剛50齣頭頭髮已稀少花白,勸他別拼命,多休息,出去玩一玩,可他總是放心不下公司,又捨不得在自己身上花錢。”日前,有一位與他經歷相倣,年齡相近的朋友忽然因病去世。在參加完朋友的葬儀後,他覺得有必要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了。經過醫院體檢後,他被告知,心臟、腎、胃都有了毛病,身體各部都較虛弱,醫生說他的體質已相當於70歲的老人了。他大吃一驚,後悔沒有早些注意健康問題。
像中原先生這樣的華人不在少數。一位研究華人社群的學者指出︰中年華人中,苛待自己是一種有代表性的現象,尤其在海外華人中,這一群體大多在國內受過高等教育,責任感強,事業心重。他們來到國外經歷過一段艱苦的適應過程,感受到生活的艱辛,而在家庭中又肩負著上贍養老下培養小的重擔,這使他們養成了苛刻自己、節儉勤奮的生活習慣。這種習慣可以使親人受益,事業成功,但也容易積勞成疾,早衰早逝,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損失。因而改變生活觀念,注重調節精神和物質生活節奏,排解生活壓力,提高生活質量,變苛待自己為善待自己,是亟須解決的問題。從根本上說,善待自己,是對親人的關愛;善待自己,也是回報豐厚的經濟投資。善待自己才是事業成功,生活幸福的基石。
善待自己,首先是要關注自己的健康。據調查了解,華人或出於經濟原因或基於自信或源於惰性,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不太在意,甚至漫不經心現象十分普遍。不參加醫療保險,不參加體檢已不是個別現象。在華人較多的TIP軟體公司,管理者介紹,公司有華人社員48人,每年公司都組織社員進行一次體檢,個人分文不花。由於社員工作時間、地點不一致,公司都會把體檢時間、地點安排好給社員寄去,但華人社員對此並不上心,每年都有半數左右的人不參加體檢。因而,呼籲華人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並非危言聳聽,而是迫在眉睫。
善待自己,就是要把握生活,調節現在與未來的平衡,最大限度去體味生活的快樂。身在海外的異域他鄉之感,使華人生活中時時面臨著變異和不確定性,更使華人對今後生活,老後生活憂心忡忡。這也是一部分華人精神負擔重,生活上省吃儉用,重儲蓄而輕消費的一個重要原因。據在日的美國花旗銀行透露,僅在該銀行開戶的華人就達2萬多戶,以每戶100萬日元計算,資金就高達200億日元。拼命攢錢為將來享用沒有錯,但只為將來著想而忽略了眼前的生活,以致現實生活中處處節儉,日常生活捉襟見肘,枯燥乏味,進而身心疲憊,實為苛求自己,得不償失。
善待自己,就是要調節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節奏,使工作張弛有致,精神愉快平和,生活富足多彩。華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各不相同,大家對快樂的含義也各有詮釋,但希望身體健康,物質富足,事業有成,盡享快樂多彩的人生,卻是大多數人,更是絕大多數在日華人的共同心願。要實現這一願望,您就需善待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