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寄宿家庭住时,每周只要把160元新西兰元一交,就吃喝无忧了,可现在呢?在小阁楼里舒服了只一天,住的问题刚解决,吃的问题就来了。
我不得不面对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吃什么?
我来到离家最近的一个超市,才体会到购物是个很费心的事。所谓费心,是因为囊中羞涩,每花一元钱都要斟酌半天,新西兰元和人民币的兑换率要不停地在我脑子里转悠几圈。东西比起北京当然是太贵了,我把钱包攥得紧紧的,只买了一些面包和油盐。
从小在“蜜罐”里泡大,啥好吃的没见过?所以我对吃就那么回事。现在可不成了,吃了几天面包片后,我就强烈地怀念我爸做的红烧排骨和鱼香肉丝,连炒土豆丝也想,想的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我奶奶包的野菜馅儿大包子更是不敢想,一想就馋得直往上反胃酸。我后悔自己在家时吃饭还要父母和奶奶左劝右哄的,就差他们用筷子塞进我的嘴里了。哎,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呀。
嗅觉是记忆最深刻的感觉
据说,人的嗅觉是记忆最深刻的感觉,我现在太有切身体会了。
那天,我路过商店,香甜的烤面包味从橱窗里飘出来,那诱人的美味熏得我都走不动了。那香味,立即勾起我和我妈一次在北京“家乐福”购物的特别具体的回忆——
面对超市柜台里那么多刚出烤箱的面包、蛋糕、香肠、烤肉……,妈妈不停地问我:“你想吃什么?咱们买点什么?”。
“买点叉烧肉吧?”
“不想吃。”
“买个大菠萝面包吧。”
“忒腻,不要。”
我总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不要,什么都不想要!”
气得我妈直说:“哼,你这是吃饱撑的,上哪儿饿你几天就知道吃了。”
现在真让妈妈说着了,这不,还没几天呢,我就饿得“恨不得吃下一头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