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这里,没人可以让她依赖,只好上街照葫芦画瓢地置办起一套锅碗瓢盆,买了油盐,挽起袖子,亲自下厨。买菜不知该买什么,就买土豆和面包,一连吃了一个多月油煎土豆片,也不知道换换样。而做饭时不是碰着胳膊就是烫着手;洗衣服经常弄得满屋是水;扫地还不如没扫时干净……看着同屋的印度人又是吃又是喝,再看看娇生惯养的自己,在国内时哪受过这种罪﹖一个星期下来弄得自己“惨不忍睹”。她几次拿起电话,想向父母诉苦,但一想,除了给父母增加心理负担外,还能增添什么﹖于是她忍了又忍,常常是拿起电话又放下。两个月过去了,竟也学会了买菜、做饭和洗衣服,学会了自己“生活”!
拒绝接受礼品的老师
有件事给柳颖留下很深的印象。那是在过“三八妇女节”前夕,为答谢一位女教师在她身上下的功夫,她特意上街给老师买了一盒巧克力,并趁教研室没别人时进屋放到她面前。老师一脸正色问她:“你这是做什么?”
柳颖用流利的俄语告诉她,这是感谢她的关心和帮助,老师竟然严肃地说:“不用谢!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是真想感谢我,你就好好学习,通过考试后再来谢我。我之所以要帮助你,是因为你学得太差,我可怜你……”
她听到这些话,当时就傻了,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这么说。过了好久,她才弄明白,有的中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就按国内习惯给老师送礼,老师很高兴地收下了。等到期末考试时,学生就要求老师给加分,使得老师很尴尬。
一样的学堂两样的生活
“普院”那位曾拒收柳颖所送巧克力的老师叶萨耶娃,讲述了对中国留学生的看法。
她说:“中国留学生在学习上非常刻苦用功。为了能够及时记住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他们宁可放弃午餐的机会。为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就是一夜不睡,也要做出来。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这些孩子很少上街去玩,几乎把课余和节假日全都用到了学习上。我特别喜欢和佩服他们这种勤奋劲儿。”“由于他们在学习上格外努力,进步自然比西方的学生快。凡是兢兢业业学习的中国孩子,其考试成绩都比较理想。”
叶萨耶娃接着说:“有一部分中国留学生,他们不知道学习,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是为了学习才到俄罗斯的。这些学生进校没几天,头发染黄了,就连男孩子也戴耳环,有的竟然在一只耳朵上挂三四个耳环。这些都没什么,要命的是,他们整天谈情说爱,那些男孩女孩那么小,就开始同居。夜里玩电脑游戏,白天不起床,有时十天半月不上课。偶尔去上一次,手里还拿着手机,一堂课能接好多个电话。”说着,这位老师情绪激动起来:“这些学生平时不好好学,考试时就缠着老师,一把鼻涕一把泪,非让老师给及格不可。在这方面,他们很舍得花钱,为了要一分,简直是挥金如土,把个别老师也给惯坏了。我最痛恨这种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