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雅尔塔的故事
雅尔塔位于风景如画的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是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洁白的海滩,湛蓝的海水,是大自然给雅尔塔人最好的礼物,这个城市三面环山,一面望海,山上的朵朵白云,掩映着一座座教堂,古堡和宫殿,远处隐约的涛声更增添了城市的安静和祥和,而郊外片片葡萄园便如颗颗翡翠点缀在碧海蓝天之间。
这个黑海之滨的小城,不仅以其人间仙境般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招徕各国的游客来此休闲度假,其中不乏世界的名人政要,而且由于1945年在此召开了确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国际会议更使它的名声大振,在这次会议上美国的罗斯福总统、英国的首相丘吉尔和苏联的斯大林齐聚于此,讨论着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的确定和利益的划分。
雅尔塔会议的57年后,我们有幸来到了会议的旧址---俄罗斯末代沙皇的行宫弗兰兹宫。
宫殿分四层,一二层为雅尔塔会议旧址展览,漫步在宽敞宫殿,看着一件件展品,巨大的圆形谈判桌、签字台、一份份签字的条约和协议,还有丘吉尔的烟斗、斯大林的元帅服,仿佛置身于57年前的那场风云际会、唇枪舌剑国际会议中,在不见销烟的斗争中,列强们分配着世界,争夺着各自的利益,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便是这里最好的写证。笔者一直搜寻着三巨头坐过的长椅,终于在支付了三美元费用后与另外两个同事荣幸地在此照了一张相,也算与大国元首有了最亲密的接触。
第三层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临时办公室,导游介绍,沙皇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人,他本人曾自学几种语言,可阅读英、法和西班牙语的书籍,天文、地理、化学和物理等各方面知识也有很深的造诣,满满几书柜的藏书可见他是一个学者型的帝王,桌子上还摆放着他起草的文件,所有的文件都会亲自拟定,修改,很少用秘书帮忙,第四层则生活着他一家,在他教子女学习音律的琴房,一台老式钢琴上还放着贝多芬的乐谱,墙上挂的小黑板上还写着几个法语单词,那是他辅导子女学外语。突然,一幅挂在角落的照片抢入了我的眼帘,那是沙皇的全家福,一家七口,沙皇和他端庄文静的妻子坐在椅上,四个豆蔻年华的女儿和一个七岁的儿子围绕父母膝前,没有三宫六院,没有成群的仆人,好一幅天沦之乐写真。
这张合家照洗出来三年后,沙皇王朝便被凶涌的革命浪潮淹没,七口之家全体成员便被苏维埃政权在西伯利亚秘密处决。
八十多年来,围绕着沙皇一家是否应当被处决史学家一直展开着争论,今天我又向陪同参观的乌克兰一位专家提出了这个问题。
“沙皇确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的父亲、丈夫,但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皇上,他忘记了肩负民族的兴衰和亿万人的苦乐”。乌克兰朋友缓缓地答道。一语中的,让我惊喜的是经过十多年动乱的俄罗斯人开始以一种理性的眼光来评价祖国的历史和社会变革。与苏联解体时对社会的不满、怨恨和急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十多年的社会动荡,使普通的俄罗斯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活水平的降低、信念的毁灭、原有价值观的彻底否定。如果说,多灾多难的俄罗斯人从法西斯和拿破仑的侵略中学会了勇敢和坚强,今天,经历了剧烈社会变革后,俄罗斯人学则学会了理智思索。基于此,俄罗斯人93年重新把沙皇遗体安葬在圣彼得堡皇家墓地;在世纪之交前总统叶利钦断然隐退,在讲话中承认没有向俄罗斯人民实现他上台前的所有承诺,并向人民致歉;普京继续倡导民族和解政策,称历史是不能忘记的。百姓则少了争吵和牢骚,多了一份实干和理解。 2、圣彼得堡之夜
圣彼得堡,以前称列宁格勒,是俄罗斯的故都,一个只有三百年历史的年轻城市,今年5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胡锦涛主席在此聚会,共同度过了这个城市的300岁生日。
为早点揭开这个城市神秘的面纱,按奈不住兴奋心情,入住宾馆后,我们在夜幕中出发了,乘船涅瓦河夜游是十分不错的选择。
涅瓦河夜游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游览项目,河两岸的路灯和建筑物上装饰灯交相辉映,霓虹闪烁之处,大幅商家的广告格外抢眼,可口可乐、三星、大众、西门子、LG各大公司为了争夺着市场使劲浑身的解数;虽是晚上九点多,岸两边装修毫华的商场依然挥不去白天的喧嚣;涅瓦河铁桥下面的咖啡店一家挨一家,桌子便在岸边一字排开,悠闲的长者在这里品着咖啡,享受着城市夜晚的繁华,更有打扮入时的新潮青年成双成对,在河边散步。远处街道夜总会、赌场、酒吧的灯光忽明忽暗,豪华的名车在这里出出进进。记得十年前我第一次来圣彼得堡时,街上冷冷清清,商店里货品稀少,不时几个醉酒者拎着瓶子在路上摇摇晃晃,十年过去了,俄罗斯在发展。
涅瓦河水静静的流淌着,游者的思绪也随着它缓缓地走过300年的兴衰荣辱,细细地品味着这个城市的沧桑变迁和内涵。
圣彼得堡是一个英雄的城市,在二战中英勇的俄罗斯人经受了法西斯900多个日夜的围困,捍卫了自己的城市和文化,它又是世界闻名的艺术之都,这里有着俄罗斯最大的芭蕾舞剧院,明星们每年都在世界各地做巡回演出,俄沙皇的冬宫气势恢宏,国立艾尔米塔日博物馆珍藏丰富,让你一个月都难以看完。除此,市内还有各种专业博物馆几百座,堪称世界之最。大街小巷各具风格的雕塑和纪念碑,又让圣彼得堡有了世界露天博物馆之称。彼得一世通过建立这个城市使俄罗斯从此融入了欧洲,100年前列宁在这里领导的革命又开辟了一个人类历史的新纪元,50年前同法西斯德国英勇作战更是圣彼堡人最骄傲的地方。这个城市肩负着太多的历史。
我们的导游谢尔盖先生40多岁,汉语讲得十分标准,现为一家大学的讲师,每月工资400多美金,课余期间做导游又有1000多美金的月收入。在俄罗斯人当中算是生活较好的一些,我问他,是现在过得好,还是十年前好一些,他说,“十年前我们虽然衣食无忧,工作和生活都很稳定,但日子过得单调,总觉得天空是灰暗的,现在虽然工作压力大,但机会也多,有了自己更多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是可以变得更好的”。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社会动荡和经济大滑坡后,自2000--2003年俄罗斯以每年5%的速度实现着经济增长,社会的稳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心中少了失落和无奈,多了一份执着和平静,渐渐地按受了变革后的俄罗斯。
为了迎接300年的城庆,三年前圣彼得就开始了大修,政府投入了巨资,重修扩宽了道路,翻新了教堂、学校和公共设施,新建了宾馆、公园,于是普京把几十个国家元首请到这里,参加建城的盛典,在领袖们推杯换盏,谈笑风生中俄罗斯人试图重新找回大国的感觉和风范。 3、列宁的哥尔克村
哥尔克村,位于莫斯科城西南40多公里处,原是沙皇时代一个贵族庄园,1918年-1921年列宁被刺后搬到这里办公和疗养,直至去世。
从莫斯科城北的太空宾馆沿着外环路一路驶来,没有任何塞车,曾有很多人问我,对莫斯科最大的印象是什么?我回答两个字“大气”,的确,近年建成的外环路总长为118公里,是北京四环的二倍;而俯首山胜利广场生铁铸成的纪念雕塑--三刃剑全长114.8米,直指云霄,近望感觉地都在动;克里姆林宫内的炮王和钟王更为世界之最,市内大片森林和绿地,10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不见丝毫拥挤。 “大气”更表现在俄罗斯新贵的身上,那些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治走向,控制着石油、交通、有色金属、银行和电视业的大亨们,名车、豪华别墅、挥金如土的消费,让欧美的富豪们为之目瞪口呆。
哥尔克村,现为国家列宁博物馆,占地只几百亩,隐藏在森林之中,大量文物、音像资料和实景陈列描述出列宁在新生政权建立初的工作和生活,陈旧的影片资料中仍能看出列宁的步履匆匆到各地演讲,展台上他亲自批阅过的文件表达了他对做事拖沓、程序繁琐的官僚作风的愤怒,一个个新颁布的法令、国家建设纲要反映他立志建设强大苏维埃的决心。简朴的卧室和生活用具更体现了人民领袖的本色。走出村口时,一幅巨大生铁雕塑深深地吸引了我,雕塑上的人物栩栩如生,那是士兵、农民和工人,他们擦着眼泪,顶着暴风雪,迈着艰难的步伐,抬着列宁的遗体走向莫斯科,记得1921年1月24日,是莫斯科最冷的一天,可为了给这位人民领袖送行,周围的群众不顾透骨的寒风,倾家出动,80里的路送行的队伍不见头尾,泪水洒了一路,哭声感天动地。
历史无奈沧田桑海的变迁,80年后,俄罗斯人民重新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在一痛争吵后,红场上列宁墓终究没有被人迁走,美国最新的杂志上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列宁排在榜首。领袖这时以人格的力量,以他为亿万劳苦大众的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的工作而深植于群众的心中。远离城市的喧嚣,看不见俄罗斯新贵们的灯红酒绿,但森森深处的小小哥尔克村却能永放着光辉。
4、一个段子的思索
俄罗斯人把坐火车当成是一种休闲和享受。上车安顿好行李,交上几个卢布换取卧具后,他们便换上休闲服,从包里取出白酒、香肠、黑面包、奶酪和酸黄瓜等,找上几个新朋故友,一边神侃,一边喝酒,不亦乐乎。 俄罗斯铁路网稠密,建设起步早,加之俄罗斯地广人稀,坐火车绝对不是一件苦差事,根本不需要到候车室排队,客人可直接上站台等候,长途车中全部是四人包厢,当然还有高级包间,二个人或一个人的。里边服务与飞机上差不多,有酒水和食品提供,房间里配有闭路电视,花上一美元就可欣赏到一部精彩的电影。
列车奔驰在东欧平原上,大片森林和湖泊交错而过,白桦树和松树密密麻麻,肥沃的黑土地上玉米、小麦等长势正旺,俄罗斯自然风光真是象传说中的美丽。北方的夏天天黑得特别晚,特别是圣彼得堡靠近北极,夜里十一二点还可以在外边看书。
从莫斯科到北部名城圣彼得堡夕发朝至,特快列车只需七个小时。难耐旅途的寂寞,我便加入了俄罗斯人喝酒闲聊中。这个民族是非常喜欢幽默的民族,他们甚至说,男人学会了幽默才是真正的成熟。酒过几杯自然免不了讲些段子,以助酒兴。酒是伏特加,40度,据他们讲,门捷列夫的二大贡献就是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另一个便是确定伏特加40度对人体才最有益。为了喝上一杯酒,能为自己和别人找上几种理由,祝酒词也别具一格,语言优美、逻辑紧密、热情洋溢,让你不能不干杯。借着酒力,我也讲了一个段子,就是国内手机短信传来传去的一种,反映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出于意料之外,我的段子讲完,在座的几位俄罗斯朋友并没有放声大笑。其中一个老朋友严肃地对我说,郭先生,你知道, 在前苏联斯大林时期,我们只做不说,那时国家强大,人民生活幸福;而在赫鲁哓夫和勃列日法涅夫时期,国家开始喜欢说空话,但是也认真做事,国家也还算强大,人民生活也还可以;可是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国家只会讲大话,而不用心做事,结果苏联解体了,老百姓自然就遭殃了。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人民应该懂得埋头工作,而不应该不负责任地乱说,更不应以讲国家的短处为荣。一席话后,我真的无地自容,一个在外的华人,只有自尊、自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
5、广州人在叶卡捷琳堡 叶卡捷琳堡位于乌拉尔山的南麓,城西南20公里处就是洲际分界线标志塔,亚洲和欧州在这里交汇。它是俄罗斯的第三大城市,其工业产值及人口总量仅次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2002年与广州正式结为友好城市。
六月末的一个凌晨,天还没有完全放亮,飞过万水千山,来自广州的300多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人士乘着包机抵达叶卡,我作为代表团的俄文翻译有幸随行,参加即将在这举行的2002中国广州经济贸易展览会,并展开一系列的促进两市友好合作关系的访问参观。虽正值盛夏,但是地处亚欧大陆深处的叶卡捷琳堡却泛着阵阵凉意,让长期生活在花城的代表团成员有些不适应。
但是接连几天的一系列展览和参观活动,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叶卡人民的热情,感受到了中俄两国人民间深厚的友谊,特别是广州货在当地大受欢迎程度让每一个来这访问的广州人都热血沸腾。
在宾馆附近散步时,我们遇到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拉着我们的手,说,今天是我们的节日,我认真地想了想,随即摇头,他却更加坚决地说,今天是最大的节日,你们中国人,我们俄罗斯的老朋友来了不是最大的节日吧,想起我多次在俄罗斯各地受到的热情接待和关照,及当地人中国人的友善,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中俄两国关系发展虽饱经沧桑,但人民之间的友谊却是难以割断的。
来之前,企业家们都对自己产品在俄罗斯销售特别担心,由于前几年中俄之间小商贩参与,使俄罗斯市场上充斥着中国假冒伪劣产品,几天的展览会下来,我们发现俄罗斯人对中国产品特别是广东商品的欢迎程度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各公司的展台被人们围个水泄不通,询价的,洽谈合作生产的,下订单的客商使参展商们忙于应付,中国商品的质优价廉,品种繁多,款式新颖使俄罗斯人眼界大开,很多当地老百姓甚至恳求着我们把展品马上就卖给他们,有一位老妇人为了几双皮鞋展品卖给她居然在展台前等了我们整整两天。这让我想起了记者招待会上叶市的市长一席话:“几年来我们与中国贸易很低,这不全是中国曾经出现过低劣商品的错,更怪我们,为什么俄罗斯商人总是盯住中国质量不好的产品,而没有发现中国还有更多优质的产品呢,由于我们的目光短小,付出的代价却是我们俄罗斯人失去了十多年赚钱的机会。”当我完整的翻译完这段讲话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想这掌声一定是企业家们向中俄贸易大进军的号角吧!
6、圣处女修道院
莫斯科的所有名胜中我最喜欢圣处女修道院,每次来莫斯科总是挤出时间来这里走走,其实圣处女修道院只是原苏联的国家公墓,这里常眠着苏联和俄罗斯历史上曾经叱咤风云、风光无限的一代风流人物。
俄罗斯时代,圣处女修道院是俄王宫贵族的女子修道院和教堂, 那些“不守规矩“或与世俗礼法不合,或者受人打击、看破红尘的富家女子来此修行,亦常有贵妇和公主、小姐们来此做礼拜,俄罗斯是个宗教国家,人口的50%信奉东正教。
院子很大,有几百亩的样子,分前后两院,中间为几座圆顶蒜头式教堂,与莫斯科的几家著名教堂相比,这里的教堂不是很高大,外形和内部装饰也很普通,左侧为大型的人工湖泊,只只白天鹅自由自在地游水。苍松翠柏间便是座座墓地,搜索着记忆,我们在寻觅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
历史像条河,缓缓地流过100年的俄罗斯,更像一场场雨,冲涮着一个个风流人物,洗尽各自的铅华,还原质朴本色。
眼前这个墓碑,是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的造型,他们肩并肩,男的装军装,女的装着连衣裙,墓碑上的名字竞赫然写着桌娅和舒拉,这两个如同中国的刘胡兰、王二小和草原英雄小姐妹式的少年恐怕是上世纪所有中国人都熟悉的名字,卫国战争中的少年英雄在俄罗斯曾几何时是青年人的偶像,不知道现在的青少年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故事。
这是一个年轻女子的墓碑,雕塑上她神情忧郁,低垂着头,三十多岁,还可见她年轻时的风华,逝者的名字叫娜佳,斯大林第二任妻子,这位斯大林战友的女儿,不顾亲人的激烈反对,毅然把自己的青春和幸福都交给了比她大30多岁的斯大林,她也曾是斯大林极度爱过的女人,可婚后由于性格不合,生活习惯炯异,终于娜佳在感到生活无望后,举枪自杀。墓的对面是一条简朴的小石椅,据说妻子死后,斯大林经常来这里独自一个人在墓前沉思,性情也变得越来越古怪,于是给他专们建了这个石椅,幽深的墓地,孤独的老人,一个铁腕的政治家这时也难免儿女情长。
赫鲁晓夫的墓碑很是特别,墓碑上赫鲁晓夫全身的雕塑被分为黑白两部份,雕塑的设计者是曾被这位前苏共中央总书记批判过的俄罗斯著名雕塑家,当赫鲁晓夫的后人找他设计雕塑时,这位雕塑家说,请相信一个艺术家的良心和道德。事实证明,人们给了这位领导人恰如其分的评价,赫鲁晓夫以无比畏惧的勇气率先打破了斯大林时代的专制和个人迷信,给阴暗的天空带来一丝光明,然而不幸的是他又接着步入斯大林的后尘,制造起自己的个人迷信。
如林的墓碑之中,只有这个墓的主人身着中山装,是中国人的面孔,他就是王明,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又不知悔改,继续攻击新中国,直至客死他乡异域,与其它墓地相比,这里没有人送鲜花,墓边的杂草丛生。背弃祖国和人民的人通常会落得这样凄凉悲惨的下场。
走过一座座墓碑,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名字:青年近卫军的作者法捷耶夫、红军师长—夏伯阳,著名作家高尔基、苏联时代的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德艺双馨的世界芭蕾舞皇后乌兰诺娃….
靠近出口的地方,一座新修的宽大的墓地格外引人注目,主人便是苏联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妻子—赖沙,在赖沙送葬期间,在任总统叶利饮亲自发来唁电,并派自己的夫人奈纳参加葬礼,陪伴戈尔巴乔夫四个小时,表示他们的哀思,相逢一笑抿恩仇,两位总统多少年的恩恩怨怨这时化解了很多。俄罗斯历来的政治斗争中从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与前领导人离职后悲惨境遇相比较,下台后戈尔巴乔夫拥有自己基金会、保留着总统的待遇,可以自由地到国外演讲、著书,可以抨击时政,可以参加总统竞选,这时的叶利饮忘掉了私人恩怨,给自己政敌和持不同政见者以法律保障的自由,成为俄罗斯民主进程的一个闪亮点。同时也开创了前苏联和俄罗斯领导人退休后权益得到保障的先河,对戈尔巴乔夫的态度又一次充分地体现了俄罗斯前任总统叶利饮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新一代俄罗斯领导人身上的人性光辉。
7、谢列梅捷沃二号
飞机从香港新机场起飞,载着广东省赴俄访问团的成员,飞向我们的目的地—俄罗斯莫斯科,参加2002年俄罗斯莫斯科州--中国广东友好交流和经贸活动。在香港停留虽只有短短的二天,但这里的公务员办事高效率和文明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代表团有100多人,有广东省各部门和各地市的领导,有报纸、电视台的知名记者,还有各大企业的老总, 大多数成员都是第一次去俄罗斯,俄罗斯对他们来说,是新鲜和神秘的。
经过十多个小时漫长飞行,当地时间晚上6点左右终于抵达莫斯科机场---谢列梅捷沃二号国际机场,机场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从陈旧的设施可见近几十年来也没有较大规模的改建,穿过一个又一个走廊,下飞机的乘客终于来到了机场边防检查大厅,这个大厅很是特别,房顶的装饰居然是一根根直径为几十厘米的粗大铜管,古铜色管口向下,一排排的,特别壮观。同行的人开着玩笑说,俄罗斯的东西坚固耐用,谢列梅捷沃机场房盖就可见一斑,也怪不得俄罗斯是一个资源大国,这么多的铜放在这里有些可惜。但接下来一连串的遭遇却让我们没有了开玩笑的心情。
俄罗斯的海关是世界上工作效率最差的海关,此话一点不错。几百名乘客在不大的候检大厅排队等候,可边防检查却开四个窗口,其中二个还是专门对俄罗斯和独联体人的。边检工作人员不紧不慢地查验着护照,敲打着计算机键盘,还不时地走回侧面房间去请示一下领导,我粗算了一下,平均每一本护照检查需要三--五分钟左右。大厅内还不时有几个警察来到等候队伍前,抽查着我们的护照,有的居然拿去复印,从他们的表情看,似乎查到几个偷渡的方能甘心。我排在队伍中间,到喘着粗气通过边检时,一看表,足足等候了一个半小时。
接下来的故事更是离奇,莫斯科的海关特别黑暗,我们以前也多次亲身感受过。在工作人员指令下行李被逐个打开,从里到外查个遍,遇到有药品他们居然怀疑有毒品成份,带的几件电子小礼品居然要求上税,结果每次都是以给工作人员些钱了事。我以为这一次是政府代表团,还有门外莫斯科州政府的官员来接,情况会好一些,可是事与愿违,还是重复着以前的程序,甚至口袋里的美元也全部拿出来,一张张的数,排在我身后的是广东电视台的几个记者,他们来这里进行采访活动,海关人员先是要他们出示记者证,他们瞅了瞅,好像没有完全看懂,还给了他们,接着要求出示设备入关许可证,我们也顺从地递上,然后问我们有没有当地采访许可证,我们说到当地才会申请办理。这个女工作人员于是高兴起来,说这些录像设备不能带进俄罗斯,或者退回国内,或者暂存这里,这下子记者着急了,便与她理论起来,说我们到过很多国家,都是在当地办理证件,况且这们是来宣传俄罗斯,让更多的中国人到这里消费游玩,我们是政府代表团。可这名妇女不买账,“这是俄罗斯,别的国家我管不到”就不想理我们了。经验告诉我,这是一起明显的敲诈,于是我们要求找海关领导,她说领导下班了,一阵争吵和等待后,只有无奈地给这名妇女300美元小费,才顺利出关。在海关又是一个小时。
很多中国团组在俄罗斯海关都有我们同样的经历,让我惊奇的是十多年来俄罗斯海关这种丑恶的行为没有收敛,反而胃口越来越大,越来越明目张胆,在与当地人交流中我才懂得了其中的端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官员的腐败越演越烈,贪污、收黑钱、与黑社会相勾结,已是公开的秘密。所以政府办事效率缓慢,无章可循,只有花钱没有办不成的事,街上的警察见到外国人就去盘查,最少也要拿走几美元。外国人在俄罗斯没有基本的安全感,外国投资者在俄的基本权益很难得到法律保障。呼喊了多少年,中俄贸易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投资环境不好、法制不健全,影响了外国投资者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上行下效,这种腐败根深蒂固,没有这些黑色收入,靠着100多美元的工资,这些政府官员如何能过着奢华的生活。新任总统普京对此深恶痛绝,却也束手无策,短时间内也难也割掉这社会和政治的毒瘤。
8、明斯克郊外的别墅
俄罗斯是热情好客的民族,夏日的一个周末,主人说什么也不让我们加班,硬要带我们去郊游。也是,来白俄罗斯已一个多月,每天的工作紧张而繁重,生活上又是黑面包、红菜汤、奶酪、酸黄瓜等不太习惯的俄式西餐,晚上只能看几套不懂的俄语电视节目,也该去放松一下了。盛情难却,在白俄罗斯朋友伊万诺夫热情邀请下,我们去他郊外别墅做客。
车子沿着明斯克中心大街--斯格尔里娜大道向郊外驶去,沿途美丽的明斯克便被我们摄入到数码像机中。明斯克是白俄罗斯共和国的首都,一座具有93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这里地处东、西欧的交通要道,一千年前由最开始的驿站和贸易集散地逐渐地发展成为城市,现有人口200多万,居民多为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人。车子穿城而过,街道两边楼房整齐分布,错落有序,建筑物间宽阔的空地上点缀着众多花园和绿地,路两边建筑的高低和规模又都整齐化一,干净、比直的街道和便利的交通让人感觉生活在明斯克特别的?芤夂颓崴伞J兄行牡氖だ?广场、列宁广场、郊外的光荣城市纪念碑、民族文学家扬. 古柏的纪念雕塑、流泪岛等名胜古迹又使这个城市散发出浓浓的历史、文化的气息,如果再把酷爱打扮的白俄罗靓女录入镜头,则每一处就是一道动人的风景线。看一下明斯克的地图,就可以发现市中心分布着办公楼和文、体设施,而居民区分布在上风向的城市西南部,工厂企业则分布在下风向的东北方,争创最佳的居住环境,明斯克可谓煞费苦心。明斯克河自北向南流经市区,给本来干净整洁的明斯克又增添了不少灵气。令人惊讶的是具有930多年历史的首都竞找不到一座百年以上的建筑,原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把明斯克夷为平地,现在的明斯克是1945年后勤劳的明斯克人民在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来的,今年是白俄罗斯战胜德国法西斯60周年,为此,明斯克街道和主要建筑粉刷一新,庆祝自己的节日。
汽车驶出郊外,迎接我们的便是延绵不尽的森林,白俄罗斯的森林覆盖率超过40%,肥沃的黑土地上生长着寒带所有的树种,郁郁葱葱。每到秋天,绿色的松柏、黄色的杨树、红色的枫叶,层次感清晰逼人,远望去,就像一幅绝妙的五彩画卷,金黄的田野有时会有屡屡炊烟升起,那是一座座俄罗斯特色的民居,它们用木板搭建起来,然后刷上一层青色的油,房前屋后栽满了果树,黄的太平果、红的海棠、青青的苹果压弯了枝头,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阳光明媚的日子,一家几口提上竹蓝和水桶,走进森林,或是采摘挂满枝头的山梨和野果,做成果酱,或是把随处可见的蘑菇装到水桶,回家后做成鲜美的汤,剩下的就腌成酸蘑菇,留待以后作下酒菜。这时,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三十分钟后我们就到了伊万诺夫叔叔的别墅。所谓的“别墅”,其实就是用木板及砖盖起的简易二层小楼,但是别墅内的厨房、休息间、水电气、简易的家俱一应俱全,楼前、后各有一亩左右的空地,用木篱笆围成菜园子。正值七月,园内一片绿色,黄瓜架上已挂满了嫩绿的黄瓜,碧绿的小葱、蒜、包菜长势喜人,随手从黑坳坳的土地上拨下一棵生菜放进嘴里,天然的清甜回味绵长。园子四周则载种着李子、苹果和香梨等果树。谈起别墅,伊万诺夫大叔便滔滔不绝地跟我们讲了起来。前苏联时期,政府按照工龄和资历在郊外划给城市劳动者一块大小不等的土地,象征性地收取费用,作为一项社会福利制度,然后城市居民就可以在这块地上盖简易的房屋,种些水果和蔬菜,收获归自己。这时起,俄罗斯人就把到别墅耕作和休息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从春到秋,每周五下班后,城市内基本上没有多少人,长长的车队开始从市内向四面八方郊外辐射,带着足够两天吃的面包和肉,一家家地驾车来到别墅。俄罗斯地广人稀,种地是机械化粗放式经营,而在自家的田园俄罗斯人则是精耕细作,细心地呵护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通常他们早晨很早就到菜园子里干活,按个人的需要种上西红柿、黄瓜、土豆、小葱、蒜、胡萝卜,然后松土、施肥、浇水,日上树梢时,他们回来喝杯咖啡,吃块抹了厚厚一层黄油的面包,再下地一直干到日落。晚上,饱饱地吃一顿,把伏特加酒喝个够,以醉得人事不知为乐事。晒太阳和休息是俄罗斯人在别墅干的第二件事,一入夏,天气还不是很热,他们就袒露出臂膀,光着上身穿着短裤干活。太热了,就跳进附近清澈见底的小河中游它一会,然后便躺在草地上让阳光晒个够。活干完了,休息够了,筋骨松散开了,带来的干粮吃完了,酒也喝没了,他们就把摘下的蔬菜瓜果装进大大小小的口袋,打道回城,临走时,女主人还要剪下一簇簇鲜花带走,将它插在居所的各个房间,足可以欣赏一个星期。 最迷人的则是秋天----收获的季节,园内果实累累,俄罗斯人便三五家相约,轮流到各家的别墅庆祝好的年景,展现各家的收获情况,庆祝晚宴上自然少不了伏特加,在自家的园内专门盖起凉棚,桌上摆满用自己的丰收果实做的冷盘和热菜,这时,他们把城市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如意全部抛到脑后,纵情的喝酒、唱歌,大话亲情和友谊,彼此深情的祝福,他们称此人生最大的享受,每每都是烂醉如泥。俄罗斯人的热情和豪爽这时也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几次我们问俄罗斯朋友,最多可以喝几瓶伏特加,他们却真诚地说,多少瓶都不重要,最高兴的是能和朋友一起喝。我也曾问过俄罗斯人,为什么不把吃不完的东西到市场去卖,他们却用怪怪的眼光望着我说,丰收的喜悦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把东西送给亲朋好友不是更好吗,然后自我辩解地说,我们俄罗斯人不会做生意,所以苏联经营不下去,就破产了。在苏联解体的前后几年,经济恶化、人民生活水平降低,别墅反倒帮了政府的很多忙,毕竟,园子生产的水果和蔬菜可以减少一些生活费用的支出,在物资缺少、卢布贬值的年代,依靠别墅里的收获,老百姓的生活勉强得以维持。社会变革后,这种延续几十年的别墅文化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现在,只有老一代的俄罗斯人对别墅的休息和耕作情有独钟,而新一代年青人由于生活和工作压力大,已没有这份心境和兴趣经营自己的别墅了,政府也没有廉价的土地分给劳动者了。俄罗斯土地私有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俄罗斯新贵,他们争相在郊外风景名胜之处购置土地,建起一座座豪华的真正意义别墅,里边的装修如同宫殿,这是他们自己享乐或是社交的重要场所,或许在这些远离喧哗的城外豪华别墅里边,几个经济寡头密谋操纵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政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寒冷、广阔的土地上千百年来养育着善良、热情、豪爽的俄罗斯人,宽阔的俄罗斯的母亲河?D?D伏尔加河又把乐观向上、包容大度、富于进取的精神深深植根于民族的骨髓,在不断的抗争后,1000多年前基辅罗斯最终摆脱蒙古人的统治,发展成为俄罗斯,几经开疆拓土,成为近代地跨二大洲的帝国。历史上的俄罗斯虽然多灾多难,但无论是拿破伦的铁骑,还是德国法西斯的炮火都没有把俄罗斯征服,最终都被英勇的俄罗斯人赶出了家园,在二十世纪,俄罗斯人经历了世纪初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纪末苏联解体两次重大的社会变革。特别是后者,这一社会变革的阵痛持续了十多年才得以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但是,凭借着身上特有的乐观向上的品格,俄罗斯人能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与国家一起承受着苦难,坦然地面对牺牲,保持着风度和克制。我们庆幸俄罗斯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在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后,俄罗斯的热情、豪爽的性格上又增加了坚韧和理智。
9、保尔.柯察金的故乡 乌克兰,对于我们,特别是上年纪的中国人并不陌生,二战中斯大林、罗斯福、邱吉尔三巨头确定战后五十多年国际政治格局的雅尔塔会议;八十年代发生的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上世纪末吵得沸沸扬扬的俄乌两国的黑海舰队归属权之争…,这些曾轰动世界的大事都发生在乌克兰。五六十年代我们曾经广泛引进的乌克兰良种猪,至今还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然而最为我们熟知的则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著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故事以乌克兰的苏维埃革命斗争为背景,小说中热情讴歌的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的信念和生命意义的求索甚至影响了几代的中国人。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及以其原形塑造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地道的乌克兰人。顽强地同病魔斗争,以苦为乐,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英雄保尔.柯察金、美丽、善良的乌克兰姑娘冬尼娅曾经是很多中国青年人的偶像。
怀着对一个古老而神奇国家的向往我来到了乌克兰,心情如同与久别的初恋情人相见,难以掩饰不安和躁动。作为痴迷历史的我,更想解读一下这块神奇的土地是如何多次牵动世界的神经,经历了上个世纪末期重大社会变革后,乌克兰社会发展的走向。
乌克兰沉淀着厚重的古老文明,当站在首都基辅“金色之门”的遗址上更能深刻地体会这种文明的深远影响。“金色之门”原为1000多年前基辅大公城堡的入口,经过千年的沧桑,昔日壮观的城堡已难以找寻,只留下城堡大门遗址还在承受着风雨,命名为“金色之门”,可以想象当年的辉煌,乌克兰的母亲河—第聂伯河流经基辅,一千多年前,三兄弟到这里打渔守猎,他们的后代在基辅的最高处筑城而居,后来基辅的奠基人乌拉基米尔在此建起这座城堡,开始立国,史称“基辅罗斯”,在第聂伯河畔和市中心的政府广场就树立着他们的雕塑。几经沧桑和战火,当年雄伟的城堡已化为断壁残坦,荣华富贵此时剩下堆堆黄土,但是,黄土堆旁边树立的花岗岩却吸引了我的眼球。长宽为几米的岩石板上没有任何的雕塑和图案,只是短短的一行字“俄罗斯从这里走出”。言简意赅,概括和凝练了一部千年的俄罗斯历史。此时,朴实的语言难以掩盖千年来东欧大地的风云变幻。基辅罗斯几经开疆拓土,到伊万四世的铁骑踏平伏尔加河流域,自称沙皇,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彼得大帝剪须明志,倡导全盘西化的改革,扬帆出海,开发更为广大的空间;战神苏沃洛夫与拿破伦鏖战冰雪覆盖的伏尔加平原,风流的铁腕女皇叶卡捷林娜二世标新立异,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强大的社会主义苏联的崛起和上世纪末的克林姆林宫红星落地;在刀枪剑影、金戈铁马的背后,俄罗斯诗歌太阳普希金的浅吟低唱、托尔斯泰的掩卷沉思、列宾的挥毫泼墨,艺术的辉煌丝毫不让金戈铁马的气势。这一切都起源于脚下的黄土堆,轰轰烈烈历史原来是这般的朴实无华。“金色之门”于俄罗斯的意义就像黄河源头对于中华民族,爱琴海的波涛对于欧洲文明,玛雅的太阳城对于美洲一样。
“金色之门”往下便是基辅文化步行街----安德列斜坡,街长二公里,从市中心一直延伸到第聂伯河畔,全部用古老的青石板铺成,有500多年的历史,虽然没有莫斯科的阿尔巴特文化步行街著名,却别有特色。步行街上油画的摊位占一大半,俄罗斯的油画,以其对自然风光浓重色调的宣染,对普通百生活写真纪实而在世界画派中独树一帜。摊主大都是画家本人,有的是专业画家,有的是业余玩主,欣赏着一幅幅色调明快的作品,或是金黄的麦浪翻滚,农民在挥汗收割着希望;或是冰雪覆盖着茫茫的平原,屡屡炊烟从民居中升起;或是密密的白桦林边一条小河流过,几个打渔人在放竿垂钓,美丽的田园风光及人民的生活景象已跃然纸上,作者对乌克兰这块土地的眷恋和热爱已呼之欲出。30---40美元就可以买上一幅装裱精良的艺术品,与面带几分羞涩的摊主无需太多讨价还价就一定会得到自己称心的作品。步行街的另一部分则出售套娃、木雕、琥珀、纪念像等民族工艺品,与油画摊档不同,这里则完全是小商小贩,宰起人来毫不手软。步行街中心矗立着雄伟的索菲亚大教堂,这是典型的东正教教堂,蒜头式的琉金教堂顶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天蓝色的四周雕刻着各种宗教传说,与天主教的科隆和米兰大教堂相比,这里的雕塑和建筑虽不精细,但是,夸张的色彩、哥特式建筑风格让人产生庄重、肃穆感觉。基辅的名胜古迹很多,纯金铸成的自由独立女神雕塑、高50多米钛金制成的祖国---母亲纪念碑,可容纳近十万人的迪那摩体育场,与斯大林式建筑相辉映,前苏联时的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可见一斑,步行街上更是流露出乌克兰良好的文化、历史底蕴,一个安静、详合的基辅便呈现在游人的面前了。
夜晚的基辅则是另外一种风景了。第聂伯河沿岸此时成了繁华所在,停靠在岸边的豪华游船最为引人注目,绚丽的霓虹灯把它们装扮得五光十色,这是一家家夜总会、赌场和高档的饭店。门前泊的宝马、奔弛、卡迪拉克等名车就足可以显示出它们的尊贵及生意的火爆,出入客人谈笑风生,潇洒男士,靓丽的小姐,自信和得意已写满在他们的脸上,来这里的不是达官显贵,就是名流大款,甚至有俄罗斯人专程从莫斯科来这消费,俄罗斯新贵的挥金如土甚至令欧美的富豪们也望尘莫及。基辅的赌场众多,乌克兰人自己戏称,基辅人均拥有赌博场的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赌场内的豪华令人瞠目结舌,让人感觉分明到了拉斯维加斯。饭店、夜总会大幅广告牌让人心旌荡漾,“生猛海鲜”和“休闲中心”这样的字眼层出不穷,看来乌克兰人的享受已走在世界的前面了。据当地人讲,这里最具特色饭店是索非亚饭店提供的“人体盛”服务,所有饭菜都放在躺在桌子上的裸体美女身上,供客人门自由享用,最低消费为150美元一位。
对中国人,第聂伯河岸边的灯红酒绿并不能吸引我们,第二天我们按耐不住急切的心情,奔向寻求已久的保尔.柯察金的纪念雕塑。
就像在巴黎,巴黎公社社员墙当地人很少知道一样,几经周折,我们终于在基辅市区西部找到了保尔公园。其实,这就是城市常见的休闲公园,公园中心树立着保尔.柯察金的半身雕塑,那是生铁铸成的半身雕像,年青的保尔.柯察金目光坚定的望着远方,紧皱的双眉似乎正和病故做着斗争,这就是保尔.柯察金,曾是一个时代的骄傲和年轻人的偶像。公园不大,零星地放着几把长椅,已很破旧,杂乱的花草树木应该少有人修整过。雕塑前摆放着几束鲜花显示不时会有人来,身处遗忘英雄的年代,保尔这时也难免孤独寂寞。公园里散步的以退休老人和小孩居多,也有几个年青人在聊天。看到中国人在认真地欣赏着保尔雕塑,几个乌克兰的老人便围上来,其中一个向我们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好样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国家有前途,不像我们,退休金只够买面包,改革把我们的一切都改丢了,现在没有人理我们,未来更不知道。此时,在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和骄傲。当我们向年青人问起保尔的事迹,没有人能说出来,甚至不知道他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而很多中国人都记得这样一段名句“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虚度年华而羞愧“…,在保尔面前重温这段话,虽然我们身处两个时代,不同肤色,但是如同见了久别的恋人。当今的乌克兰人更喜欢去吃麦当劳,欣赏美国影片《泰坦尼克》、《特洛伊》和《指环王》,对于中国的功夫片《英雄》和《卧虎藏龙》也情有独钟,爱听欧美流行歌曲,而中国人都能唱上几段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咯秋沙》却很少有人记得它的旋律。年轻人最大理想是到欧美上学,然后在国外、外企找个工作,漂亮的姑娘更不愿从事教育、科研等工作,而宁愿在夜总会、赌场。在信念缺乏,价值观走向拜金主义时,乌克兰、俄罗斯的年青人把享乐当作人生的最大目标。
第一次到乌克兰陌生而又熟悉的国度,带给我们的巨大反差远远超过了激动和兴奋。安德列步行街油画家的矜持和小商贩的狡猾、欺诈;索非亚教堂的庄重肃穆和第聂伯河岸边的灯红酒绿;保尔公园的破旧杂乱和大街上欧美明星的巨幅海报;心中回旋的苏联革命歌曲的旋律和广场上年青人的摇滚;退休老人向我们竖起的大拇指和专门对外国人的光头党, 在巨大的社会变革时,乌克兰这个有着较深历史和文化积淀国家显得茫然不知所措,他不像俄罗斯实施激进的市场经济,在经历阵痛后能够稳定下来,也不像白俄罗斯,仍然保持着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致力地保证着社会稳定和劳动者利益。现今的乌克兰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因此,乌克兰虽然已经独立了十二年,但政治上争争吵吵,经济政策朝发夕改,加入欧盟只是一厢情愿,又坚决拒绝与俄罗斯结盟,整个社会都在矛盾之中,前进的步伐十分缓慢。改革前承诺的自由和民主不见了,取代的则是生活和工作上更多的烦恼,以及人民对国家和社会的失望。依靠厚重的古老文明,乌克兰托起了俄罗斯,铸造了近现代的辉煌,对外来思维不假思索的吸收使它十多年的路倍感艰难,这也是乌克兰给我们的教训和思考。
在乌克兰仅仅三天,我便想回家了,想念那朝气蓬勃、富有希望的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