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住院经历——等待并“幸福”着
傍晚6时15分,按照两个小时前的电话急诊预约,我强忍着腹部疼痛来到卢顿大学学生健康服务中心,我的临时GP(全科医生)威廉姆斯医生在详细询问过发病经过后问:“我现在可以给你做一下检查吗?”,我忙不迭地应着“Yes”躺上了病床,在按压一遍整个腹部后,威廉姆斯先生的手停在了我的阑尾处,按下、弹起,随着他的动作我疼得叫了出来,“对不起,我对给你带来的疼痛表示抱歉,这可能是急性阑尾炎,你应该立即住院”,威廉姆斯迅速返回他的办公室打电话到Luton & Dunstable医院的意外及急症部给我接洽好住院事宜,然后帮我叫了出租车。
半个小时后,我在同学的护送下来到意外及急症部接待处,报上姓名后很快被护士引领着躺上了急症部的一张病床。几分钟后,一位护士先后推着三辆不同的小车来给我做了血压和体温、心脏(心电图)和血液的检查。整个过程中我一直躺在病床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护士在给我做血液检查完成时,并没有将扎入我右臂静脉中的针拔出来,而是用胶布固定后,给针尾盖了个盖子,两个小时后,当她打开盖子,接入静脉滴管给我输液时,我才意识到她们这么做是为了少给病人扎一次针。
再接下来,就是等待。没有时间预期地“等”几乎是我两天住院经历中最深的记忆,等得实在着急时就叫来护士问问,每一次护士都微笑着礼貌地安慰你:“医院里的病人很多,你已经在医院的轮候名单上,很快就会轮到医生来看你了,别担心,您还有别的什么需要吗?”人家那么和蔼可亲,让你想急都急不起来了,只好继续等。
那天晚上,在等了两个多小时后,有医生来看我了,可是由于女士阑尾炎发病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他在询问并检查过我之后表示还要请相关的妇科医生和他的上司来确诊一下,还得等。终于又过了近两个小时,在三拨儿医生看过我后,他们决定让我签字同意做阑尾炎手术,但是要等第二天早上再动手术(也许是他们见我疼得还不是很厉害吧)。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我的疼痛减轻了,只是还在发烧,医生们又判定我不需要做手术了,但要继续留院观察。午后,我被转到了普通病房。这时候,状况大为好转的我开始有闲心观察和体味英国医院的服务了。这是两人一间的设备先进的病房,我对面是一位刚做完鼻部手术的英国老太。平均每两三小时护士要来给你查一次体温和血压。早上有护工来给换上新的床单和枕套,有人给送来一次性洗漱用具,甚至端来洗脸热水,一日三餐品种丰富,根据自己的口味提前点好,不断有人推着小车过来问要喝茶还是咖啡,等等。英国病人们对这种体贴的服务似乎已相当习惯,而我却感觉被呵护得不知所措。第三天早上,我都有点内疚了,因为我已经感觉很好了,但是却因为被建议再做一个超声波检查而还得“赖”在英国人的医院里,占着一张病床,享受着各种免费服务。
一段切身体验——有些东西值得借鉴
没料到自己会在英国遭遇住院,但是,一番有惊无险后还是挺感谢这段意外的体验。对于一个中国留学生来说,在英国医院看病真是与国内很不相同,这不仅在于自始至终没有人跟你提“钱”的事儿,更有许多操作流程及服务方面的差异。客观地说,由于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中国与英国在国民健康和医疗管理方式上并不具备太多的可比性,之所以把自己的这段体验再现给中国读者,是觉得至少有些东西值得我们思考、借鉴或摒弃。
首先是操作流程方面,由于英国是全民免费医疗,不存在挂号一说,你要是想看病,就通过电话预约或亲自到门诊预约的方式拿到一个精确到分钟的预约单,比如6时15分,你要准时赴约(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信用记录),基本上就能很快看到医生,即使有特殊情况你也会在约定时间30分钟内获得诊看(国民保健服务中有这样的承诺),这样,就避免了让病人在医院里耗上大半天浪费时间。此外,根据我的理解,英国通过四级保健服务措施也有效地使不同程度的病人在不同的医疗层面得到救治。第一个层面是大量印发《国民保健服务指引》一类的小册子,向国民介绍保持健康的要诀和方法;第二个层面是开通NHS直线电话和互联网,使病人可随时向值线护士咨询,帮助病人在家中自己治理一些普通毛病,如伤风、咳嗽等;三是约见自己的GP或前往一间NHS非预约医疗中心(walk-in center)接受初步检查和诊断;最严重的层面是需要紧急治疗的或前往就近的意外及急症部,或拨999电话召救护车。
其次是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可以用礼貌、和善和宽慰这六个字来概括。礼貌、和善前面已经提过,这里特别介绍一下“宽慰”,这是英国医疗系统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体现,比如你到医院做一项化验,医生会先跟你简单介绍这个化验是怎么回事以及化验过程中你需要如何做行动上的配合(有时候也会先给你一个宣传页让你自己先看看),让你自己先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够放松地配合,而不是一上来什么都不说就要求你“躺到上去”。此后,当化验结果寄到你的住处时,通常会附有相关病情说明的小册子,字里行间多数充满着宽慰的口吻,“请不要过于担心,约有百分之的人会得这种病,它并不会影响你的,你接下来需要做的治疗,欢迎你在时期来医院预约复查或治疗”,从精神上首先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而不会将情况描述的非常严重,让病人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疑神疑鬼。
商报链接
困境中的英国NHS
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 全民医疗系统)建立于1948年,其根本内容就是用纳税人的钱为国家全体居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人们普遍认为,NHS的建立是国家文明化的一个巨大飞跃,是战后英国社会变革的一项伟大发展。
不分城乡不分贫富不分有没有工作地覆盖每一位居民的NHS的规模是十分庞大的。仅仅在人口大约为5000万的英格兰,NHS目前的雇员人数就高达100万人,使用的年度经费则高达500亿英镑。另据统计,英格兰每个星期平均有80万名患者在NHS医院接受门诊治疗,平均有70万人到NHS的牙医诊所接受例行检查,大约有1万名婴儿在NHS医院出生,大约有2.5万人向NHS的电话热线寻求咨询……
维持如此庞大的医疗服务系统的有效运作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随着就医和接受护理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NHS的批评也越来越多,尤其引起患者不满的是他们需要为手术治疗而等待太长的时间。就在2003年5月,剑桥郡一位名叫阿蒂亚斯的80岁老年妇女由于无法忍受等待治疗的痛苦而筹资8000英镑前往德国接受了人造股骨手术治疗。她气愤地说,“我爱我的国家,但是国家不爱我。”当地NHS医院就这一事件辩解说,每位门诊病人等待手术的时间都不会超过12个月。(以上数字和案例来源:www.bbc.co.uk)
这个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成本高昂在20世纪70年代已见端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执政党曾试图对它进行改革,但是这个工程太浩大和复杂了,许多人出来游行反对取消NHS,以致直到今天,NHS依然是政府的一大心病,有关NHS的话题始终是政府、报章和民间的热点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