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钱——收银员们也经常转不过弯来
可能是由于小时候没背过九九乘法表,要么就是计算器太普及了,许多英国人都不太会算账,甚至那些专跟钱打交道的超市收银员们也经常转不过弯来。
最典型的一幕是,你在超市挑选完商品,去收银台付钱,总计7.15英镑,因为在英国硬币的使用非常普遍,基本上10英镑以下的交易,人们都爱用硬币结算,而中国留学生们不习惯叮叮铛铛地揣着那么多硬币,还挺沉的,就会在这时候给对方一张10镑的纸币,再给他15便士,以期对方少给自己找点硬币,可收银员往往就会愣在那里,甚至会很有礼貌地提醒你,不需要这15便士,10镑就够了,你只好进一步解释“我不想换回太多硬币”,对方才恍然大悟。
其实,这样付款对买卖双方都很有利,特别是对商家,收银员可以不用一便士一便士地数那些硬币,大大节省了交易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可是,我特别观察过,英国本土人很少会这么做,甚至这么想,好在随着中国留学生的日益增多,收银员们也慢慢熟悉了一些中国式思维。
打折——促销小姐没听说过那么多花样
我们在英国留学的这一年,英国商家的日子看上去也不怎么好过,从圣诞节打折以后,许多商家的货品打折就一直没停过。比之国内名目繁多的打折手段,英国商家的打折来得更简单、实在,主要有直接“打折”,“买三付二(买三件商品,价钱最低的那件可以不交钱)”和“购物返代金券”这三种方式。
都说“买的不如卖的精”,但是在英国逛商店,我时常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如果让英国商店的经营销售人员到中国的商场里算计着以最合适的组合买些打折商品,他们没准来一个晕一个。我说这话可是有根据的。在英国一个本土化妆品品牌Body shop连锁店里,我就是简单给促销小姐介绍了中国的A券和B券,她就糊涂了。
Body shop那天刚好贴出一张硕大的促销海报称,“买15英镑的礼品装,回馈5英镑的代金券”。促销小姐笑盈盈地走过来,没想到迎头就被我问了个从来没思考过的问题。我问:我买了15英镑的产品,得到5镑的代金券,如果我再加上10元,又买了15英镑的产品,你们是否还送我5镑的代金券。
“这太复杂了,不过,这真是个好问题,你等等,我去问一下我们老板。”几分钟后,小姐请示回来告诉我们,只有真正花15英镑的现金才能得到5镑的代金券。
随后,也是为了练练口语,我就又向她介绍了在中国代金券分为A、B两种,A券就像body shop现在的这种,没有限制,完全可以当现金用;B券是规定你必须花一定数目的现金才可以使用相应面额的代金券。小姐先是听“傻”了,继而笑着摇摇头,真是太复杂了。
付款——老板笑称中国人很会算账
中国人的聪明在卢顿应该说已经有口皆碑了。另一次,我跟朋友在菜市场买水果。老板的标价牌上写着:苹果,买两袋1英镑,一袋85便士;旁边一块牌子上写着:桔子,买两袋1英镑,一袋85便士。我和朋友商议一人一袋苹果,一袋桔子,这样就可以每人只花1镑,得到两种水果。
没想到当我们把手里分别拎着的苹果和桔子递给老板时,他竟问:你们是要一个人付一袋苹果和一袋桔子呢,还是一个人付两袋苹果,另一个人付两袋桔子,我们立即说:当然是后一种付法了。老板马上笑了:你们中国人总是很会算账的。
我俩心想:这么简单的事情,还用问吗?这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