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捐款几乎是天文数字,每年捐的钱,相当于丹麦、挪威等国家一年的生产总值。美国人的捐献像是在进行一场冠军赛,20世纪80年代,商业大亨郎埃圳捐了3000万美元;90年代,有线新闻网总裁特纳捐给联合国10亿美元,而他总共才有30亿美元资产。在20世纪结束前,美国捐款冠军是微软总裁盖茨,他曾一次捐了20亿美元,更新了美国所有中学图书馆的电脑。
普通人的善心
初看到这些捐款报道时,人们以为美国的亿万美元捐款都是出自一些富翁或名牌大公司,但他们错了。据统计,美国一年4亿美元的捐款,80%是个人捐的,70%来自普通人。
在特纳宣布捐出10亿美元之后不久,83岁的遗孀斯考特走进旧金山市区经常为她看病的医生的办公室,递上1000美元的支票捐给这个医生主持的“学生基金”。斯考特是个黑人,她每月领取的养老金等不过851美元,这1000美元是她省吃俭用4年攒下的积蓄。
1997年11月,新泽西州的居民包叶尔中了“六合彩”,金额1100万美元。这位从没结过婚的72岁老人,平时总是准时到教会,但这次她迟到了。教友以为她中了头奖,不会再来教会,但弥撒开始20分钟后,她蹒跚地走进教堂,解释说她的旧汽车半路抛锚,要送到车行修理。随后她宣布,把“六合彩”的奖金一半捐给教会,一半捐给当地救火志愿队和救急队。
《时代》周刊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在被问到中了“六合彩”怎样花这笔钱时,有33%的人回答要把大部分金额捐给慈善事业。
打破国界的捐赠
还有来自千千万万普通人每月几元、几十元的固定小额捐款。帕瑞德默小姐每个月给一个环保组织捐5美元,已持续了25年,她说:“捐献是我和世界的联络渠道。”碰上灾难性事件,美国人捐款更是踊跃。几年前,俄克拉何马州联邦大楼被炸,加州硅谷26岁的金融分析师葛洛斯捐出了他一年的薪水,共计53847.8美元,他所在的公司老板也捐出相同数额。全公司几乎人人捐款,金额达到10多万美元。
全国各地捐款、捐物和要求献血电话之多,会使当地赈济机构应接不暇。“美国红十字会”收到的捐款太多,以至于募捐组织者会把钱转捐到其他项目上。像特纳捐给联合国10亿美元一样,美国人并不是都把钱捐给自己的国家,而是捐给世界各地需要的人。海地的饥民、索马里的灾民、波斯尼亚和科索沃的难民、还有中国大陆的洪水、中国台湾地震中的灾民……都是美国人捐赠的对象。以1996年为例,那一年美国人平均每户捐出了1017美元,相当于每户捐出了全年收入的2.1%。
捐献背后的心理和文化
纽约一位研究捐献的心理分析学家说,事实上,是否捐款和个人的经济条件没有必然的关系。很多美国人之所以捐款,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回馈社会的意识,并认为很多事不应该由政府管,而应该交给社会。美式教育就是一例。美国的主要名牌大学都是私营的,靠捐款运转。像哈佛、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等名校,每年的预算都达几千万美元,绝大部分来自各界捐款,其中很大部分来自该校毕业的学生。
东方人的观念是,人死了财富要留给儿女、亲属,但美国人却不以为然。1986年居住波士顿的81岁的纽伯格去世时立下遗嘱,把全部560万美元的财产捐给美国政府。这位犹太老人当年为逃避纳粹来到美国,他的妻子已去世,有3个成年子女。虽然对于年度预算高达1.5万亿美元的美国政府来说,500万美元只够政府维持运作两分钟,但对纽伯格来说,已经尽了力。
1994年,89岁的著名出版家唐纳·米勒死后留下高达900万美元的财产。根据他的遗嘱,除了留给妻子100万之外,他的财产全部捐给了慈善基金会,而对三个成年子女未留分文。
贡献时间:另一种捐献
美国人不仅捐献金钱,更捐献时间。义工早已是美国一个普遍现象。例如,1993年的“国际海岸清洁日”,全美有22万义工在几千里海岸线和河边清扫掉了2400吨垃圾。1993年的冬天,旧金山北部小镇帕塔鲁马的一名12岁的女孩失踪,小镇民众自发地成立了“寻找中心”,参加寻找的义工多达1500多人。要知道,小镇全部居民才4.6万人。
1995年7月初,来美国康涅狄格州麦迪逊镇参加“残障人运动会”的尼泊尔运动员马利溺水失踪。当地上千名居民手拉手组成人墙,在海岩岸边水里进行过滤式筛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