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细娇小的李晔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年轻,很有书卷气,但又像清晨洒下的一缕阳光般充满了活力。她聪慧的眼睛和自信的微笑反射出丰富的经历和一个多彩的内心世界。
李晔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大学就读于对外经贸大学外贸英语系,学对外贸易。她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就与医药结缘,从此一直从事医药业。1997年,李晔决定去英国留学深造。从1997年到2001年间,她一直在英国学习、工作和生活。用她自己的话说:“出国 留学并选择留学英国是我迄今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它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在国外四年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也彻底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丰富了我的人生。我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
选择自费去英国留学不是李晔的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理性的思考和慎重的研究和比较的。经过在Aventis(HoechstAG)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几年的工作经验,李晔有机会接触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并常到世界各地出差。她对于各地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迫切地想开阔眼界、了解世界,体验各种不同的文化氛围。于是,她下定了出国留学的决心。
李晔是个实干家,她很快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情报”,她询问身边的朋友,通过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获得免费的资料和专业咨询,还在网上查阅学校的有关介绍…她最终选择英国是因为那里是现代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既有纯粹的、浓厚的人文背景和悠久的历史,又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商业,她认为英国拥有她所寻求的东西。从众多可选的学校中,李晔通过在课程设置和学习费用等多方面的比较,最后选中了座落在伦敦中心的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的MBA课程。而最令她兴奋不已的是这所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对于热爱文学、历史、音乐、电影和美术的她来说,伦敦城内外的博物馆、图书馆、电影院和各种人文设施简直成了天堂,在那里她如鱼得水。到伦敦的第一个星期就是在参观博物馆的兴奋中度过的。后来,她在学校的图书馆几乎看遍了英国四、五十年代的电影;为了看一部当地有名的音乐剧,她可以花很长时间排队买学生票;Albert Hall的新年音乐会也让她沉醉…
在伦敦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里,李晔体验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她的同学来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肤色、经历、政治观点、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饮食习惯几乎每天都为她的生活带来一些有趣的事。与英国房东一家的相识相知、亲密相处让她在异国他乡找到了家的感觉。他们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共度圣诞佳节,像一家人那样其乐融融。
那时的李晔虽是个“穷学生”,但她却充分利用了英国对学生的种种优惠政策,把自己的课余和工余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她去博物馆、电影院都是用学生证买半价票,中午常常是在附近的餐厅享用一顿经济实惠的学生套餐,她也曾四处游历以增广见闻,或买学生车票、或几个同学合开一辆车去附近的城市。她还做过许多有趣的工作,如在疗养院担当照顾老人的志愿者和在街头演出。
谈到她的学习,李晔也深有感触,她说:“在英国学习和在中国学习非常不一样,中国要求学生基本功扎实、概念清楚、记住老师所讲的内容;而在英国,教授第一天就告诉我:‘我不会教给你任何东西,我们只是在交流’。课堂上常常是非常热烈的讨论,气氛非常活跃,大家各抒己见,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观点,最后也不见得要有一个结论,大家就这样在争论中互相学习。”除了学到最现代、最前沿、国际通用的商务理念和知识,她认为这种学习方式也让她获益非浅,“它能激发你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你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见地,你必须非常自信,用自己的观念影响并说服别人。”
李晔顺利地得到MBA毕业证书,但由于英国法律对外国学生就业的限制,找工作的过程颇费周折。她通过过去的外国同事的推荐,在英国最大的医药市场调查公司IMS找到了市场调研助理的职位。她所工作的策略组汇聚了来自七个国家的同事。IMS医药世界国别市场的宏观年度报告都出自这群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之手。李晔对中国和亚洲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在这个部门中有很强的优势。她与同事相处融洽,把自己完全地融入到了这个跨国大家庭中。
2001年,李晔回到中国并进入葛兰素史克公司工作,她觉得,在英国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对她现在的工作也大有裨益,她说:“这四年让我变得更加成熟,眼界更加开阔,也更能够接受不同的想法。”而且,她也了解西方人所欣赏和尊重的中国人的品格,比如勤奋、好强、能干。李晔在工作中着意保持这些品格,因而变得更加自信。
最后,李晔以自己的经验为有志出国深造的年轻人提出了一点建议:“在做出决定之前,你一定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需要什么?你的答案可以很简单:比如要学英语、要清新的空气、要一张文凭、或者只想摆脱周围的环境等等。找到答案后就要做广泛的调查和比较,只有在了解自己的需要之后,才有可能做好充分地准备。英国很好,但英国不是天堂,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的国度,也没有绝对完美的生活,了解自己的需要,才能有信心和决心去面对一切困难,那才是你实现梦想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