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曾经教老外中文课,讲到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个学生举手发问:为什么哥哥和弟弟,奶奶和外婆一定要分这么清楚?
最怕被问到这种属于咱中国最基本的常识问题。简单说吧,要讲清楚不知不觉就一扯三千里,费好多口舌。心想,光是兄弟姐妹你就觉得麻烦了,还没告诉你表哥堂姐二姨三叔四姑姥姥哪。的确也是,美国人提到兄弟姐妹,就是说我brother如何,我sister如何,除非特别说明是大哥还是妹妹的时候。而且叫哥哥姐姐也都可以直呼其名。至于爸爸的妈还是妈妈的妈,一律都说我grandma如何如何,叫堂兄妹表兄妹都只一个cousin,让他记奶奶姥姥堂表之类,观念上一时还真转不过来。
所有这些,转换到英文,就整个一个“迷失翻译中”,因为好多词没有。姐弟恋怎么译?翻译不好人家还以为我在说什么乱伦关系呢!管梅艳芳叫AuntieMay是因为热爱?还有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是“老师”?美国人只在学校里管老师叫老师,或者如果一个人的职业是教授就叫某某教授,其余时间没事不互相叫老师,有距离一点的按名称称呼,这先生那小姐某女士等等,近乎了就都是直呼其名。比如你能想象一个摄制组的人管斯皮尔伯格叫老师吗?他要么是斯蒂夫,要么是斯皮尔伯格先生,没有斯老师、斯导演的叫法。
也许中国人的称呼里透着我们文化的人情味,透着一份亲,不过这东西没法转译,一转译就笑话百出了。比如有次在中文电视上看播音员谈美国汇率问题,当然不能不提格林斯潘的名字,可是播音员不说格林斯潘先生,而说“格老”。格老是谁?美国人又不懂了。播音员当然是出于对格林斯潘年龄地位的尊敬才称其格老,可是翻成英文可就变成人身攻击了,怎么谈着联储这么严肃的问题却说起格林斯潘老来了!而他老不老跟他是联储主席又有什么关系?他又不是运动员。
因为中国人对长幼有序的意识根深蒂固,所以年龄问题永远是个情结。美国干什么工作都是论能力,年龄跟本不用写在履历上,年龄关系上没那么紧张。记得前些时ABC主持人芭芭拉?华特斯宣布提前退休,说70几岁了,真让我一愣,因为印象中的她老是60岁,没想过她高龄不高龄,如果在中国媒体上,肯定得出现“华奶奶”字样了。美国的新闻主播年龄都不小,是不争的事实,新闻人一旦牌子创出来,位子坐得很牢,倒比总统做得长多了,总统4年一换,美国三大台的主播们都是历经数届总统了。究其原因,因为新闻强调信任,一旦主播在观众中确立了信任度,电视台不愿随便换人。
我在中国国内时,当然也是跟着人叫老师,好像只要是混出点什么名目的就得叫老师,而自己不知怎么居然也快有被叫老师的资格了,倒真有些不习惯。我也是在中国伦理观念熏陶中长大的,所以对于家中长辈都是懂执晚辈礼,而且也很习惯于此。边看电视边上中国的网站看新闻,看到《天地英雄》导演管主演叫老师,这要顺口翻译给美国人听,本来在中国是挺正当合理的事,却成喜剧了,也许文化的转换总是要失去一些原来的意义。
我最后给我那分不清奶奶姥姥的学生的建议是:用中文列一个家庭系列表,贴在床头,死记硬背,别无他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