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名校攻读博士学位的两位女生回南京看望母校———南京外国语学校的老师,回首中学时代,说起在美读博士的经历和收获,两位博士颇有心得。
中学时代最大收获是“能力”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读博的朱小青和在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金融系读博的高晓慧求学路上可谓一帆风顺,1997年从南外毕业后,朱小青被保送到清华大学读电子工程,高晓慧则考上复旦大学数学系。大学毕业后她们又顺利申请出国攻读硕士学位,并继续读博。这两位人们眼中的才女,谈起中学时代最大的收获,不约而同地认为,不是“知识”而是“能力”,这能力包括交往、沟通能力,也包括学习能力,如对时间如何安排,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这在当时并没有明显的感觉,但现在越来越体会到这些能力将受益终身。朱小青和高晓慧当时在南外都是“活跃分子”,高晓慧还是班长和学生会主席,“冗杂”事务很多,经常要组织各种活动,如外语节、艺术节等,但晓慧说她感觉乐在其中,正是在这些综合事务的处理中,锻炼了自己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美国博士不仅要“做”还要“说”
在美国要想读好博士,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善于表达,这是两位博士的切身感受。从博士入学考试就要首先“检验口才”。朱小青说,她参加的口试要求在一天之内和10位不同的老师面谈,每次不少于10分钟,这就不仅要求基本功扎实,还要会“说”。攻读博士的过程同样需要口才,因为美国的学术氛围很重视交流,很多研究课题都需要大家讨论,有没有学术交流的意识和技巧非常重要。一般而言,自己闷头写出来的论文质量肯定不如合作的结果。而要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认同,还是要善于说,善于“推销”。刚开始,很多中国学生都不能适应这种氛围,而活泼开朗的朱小青和高晓慧在这一点上则占了优势。
美国读博士至少要4年
两位女博士介绍,在美国,读硕士相对容易,课程硕士只要修满学分即可,最短9个月就能毕业,论文硕士也最多花两年时间。但博士则至少要4年,除了要修满90个学分外,论文是“重头”,有很多人就是因为论文磨不好而拖到五六年也不能毕业,到了第5年系里也会取消奖学金等资助。但和国内高校相比,美国博士显得更为自由,课程的选择全由自己设计,所有课都是选修课,只要总学分达到要求即可;而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更多,看上去轻松,实则压力也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