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统一教育体系学习压力各不相同
欧洲小学有四种模式(教育广角)
一直以来,我们在介绍国外教育的时候,总习惯于用“欧美教育”之类的统称。实际上,不仅欧洲和美洲的教育区别很大,就是欧洲各国的教育情况也不相同。
欧洲有4种教育传统
一位执教多年的法国小学校长告诉记者,欧洲没有统一的教育体系,各国的教育传统大体可按地域或文化分为4类:斯堪的纳维亚式(北欧式),日耳曼式(德式),盎格鲁·萨克逊式(英式)和拉丁式(法式)。
北欧几国基本都采用学制漫长的“一校制”,实行小学、初中连读,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扎进一个学校直到初中毕业。一个丹麦小朋友,从7岁入学起便与其他孩子分在一个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发生,所有孩子都得在这个班呆到16岁。同时,该班老师也是由学校分配的一个固定团队,其中至少有一位要从孩子入学陪到他们毕业。
德式采取的则是分阶段教育。德国小学是四年制。德国孩子6岁上学,4年读完之后,学生不用考试,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表现,确定发展方向。学生有3种选择:形象思维发达的学生,上六年制的文科,约占30%左右;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上五年制的理工科,人数占40%;第三类就是文理兼通、比较聪明的全才学生上全日制中学,约占30%。德国学校一般实行开放式的半日授课制,上午授课,下午由家长确定孩子的在校时间,最迟可留到下午4时。
法式的义务教育采用的是统一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在专业选择上比较有伸缩性,学生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都有作出选择的余地。
英国同中国一样,实行全日授课制。英国小学生5岁入学,11岁毕业。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很多小学同时为5岁以下的儿童设有学前班。英国的小学教育分为两个阶段,5—7岁是第一阶段,7—11岁是第二阶段,每个阶段结束时须参加国家课程考试。完成义务教育(16岁左右)后,英国学生再参加职前培训或接受高等教育。
哪个欧洲国家孩子的学习压力大
如果给欧洲小学生列个学习压力排行榜的话,按照学生年学时的多少区分,以法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拉丁教育模式国家的小学生准能夺第一,因为他们的课时最长、功课最多、学习也最累。意大利7岁的小学生年学时至少在900小时以上,法国的在846小时以上,英国836小时以上。最轻松的应是德国和希腊的小学生,分别为610和520小时。
各国的教育宗旨、教学方法等的不同,带来小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当然也不同。英国的小学教育非常个性化。同一个班的学生,老师根据孩子的性格、习惯、兴趣和爱好施教。朋友的孩子爱画画,老师教她认字时,就先拿图画说事儿,讲课也不拿课本。法国则强调严格、系统化和学院化的教育,教材编排和教学方式周密严谨。
从心理承受力方面讲,灵活多样的方法肯定比系统严格的方式更能减轻孩子们的压力。记者最近在广播里听到一个在法国上过小学的瑞典姑娘讲述自己的感触,她说:“在瑞典,师生关系非常亲密,上课时老师总是让我们自己做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在法国,师生关系很疏远,课堂时间完全由老师支配,课上讨论少,课堂发言也不多。我觉得上课很拘谨、有压力。”另外,据记者了解,为了给孩子减轻压力,瑞典小学生在14岁以前,没有成绩考核,德国小学生没有毕业考试,法国20分制的考试则似乎要从小学考到大学……
统一的欧洲教育可望而不可即
在欧洲,孩子转学的问题恐怕是家长最头疼的事。一个德国小学生每天只需上半天课;瑞典学生在课堂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欧洲教育学家弗郎西纳·瓦尼斯科特在其著作《欧洲学校》中指出,“欧洲教育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各国教育体系大相径庭,同化的模式可望而不可即。”
这种情况的形成,有文化习俗的原因,也有社会制度、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法国重素质教育,稍带“催熟”的味道。然而,这种看似刻板的方式与该国一丝不苟的行政制度非常吻合。从小学就开始“分叉”的德国教育模式,与其工业发达联系紧密。如果一个孩子从10岁开始就选择计算机类的职业教育,到23岁成为工程师,拥有这十多年“摸电脑”的经验,是不是比从大学起才读这一专业的学生经验丰富些呢?而北欧国家,师生之间“你”来“我”往,跟那里相对高度平等的社会环境与人文气息正好相适应……
据说,近来统一模式的“国际学校”在欧洲逐渐热起来,算得上是各国对“欧洲教育”的一种妥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