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底,Peter来到澳大利亚墨尔本近郊一所名叫楷模的国际中学继续高中课程。当时的留学政策对国内高中生的要求比较低,没有语言要求,Peter的申请手续也很简单,但是无需IELTS成绩的低门槛也给Peter带来了不小麻烦。刚到澳大利亚的Peter,一下子没法适应当地的留学生活,原本就英语成绩平平的Peter发现要听懂澳大利亚老师的英语是很吃力的一件事情。国际学校中很多中国留学生也有着同样的问题,英语水平很差,但又害怕开口与老师对话。除了上课,平时的沟通也有问题,每次想开口对老外说话,总是要在心里酝酿很久,脑子里最多的是中文句子,剩下就是少得可怜的英语单词,以前学的语法似乎都派不上用场。Peter开始后悔,出国前为什么不多考虑自身的状况呢?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还有什么将来?Peter终于意识到自己已是孤身一人在外,再也没有父母庇护,只能靠自己。Peter开始自己给自己补课,语、数、外、化学、物理和IT,他花在每门课上的时间都比其他学生多,逐渐转形成“笨鸟先飞”类男生。终于,两年后的考试没有让父母再次失望。Peter当时参加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针对国际学生的IB升学考试,考上了当时被列入第一分数线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Peter的家境不错,中考没有考到理想学校后,父母就开始动脑筋让Peter出国留学。当时各类留学展会陆续开办,父母为Peter先行打探了好几回。从学校所在城市、气候、交通状况、周围大学情况,父母都———咨询、收集了资料。高一下半学期,父母把酝酿已久的计划告诉Peter,让他自己作决定。看着父母为自己计划的将来,Peter没有多考虑就同意了。也许是男生的关系,对于即将离开父母独自生活,Peter并没有多大的恐惧和不舍。对于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在遥远的澳大利亚等待自己的又是什么样的生活,这些,Peter当时也并不清楚。
幸运考上墨尔本大学 猜不到题的考试
在澳大利亚考大学要比在国内容易一些。很多留学生说这是宽进严出,但想要顺利毕业还是要花不少功夫的。2003年,已经在澳大利亚生活两年多的Peter正式成为了墨大的本科生。开学前,Peter回了上海一趟。Peter告诉父母,他已经选好了专业———是在澳大利亚留学生中很热门的商科,主修会计和财务。虽说双学位的压力比较大,但是毕业后的选择多一些,如果不作会计还可以考注册会计师执照,担任公司财务。家人和朋友觉得在国外生活过两年的Peter已经成熟不少,人也变得很有想法。
但是,墨大的考试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通过的。Peter说,考试永远也猜不到题,去年的考卷也没有什么参考价值。考试的题目量也很大,几乎全是主观题,通常保证了质量就保证不了速度。每次,Peter都会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每天看以前的笔记,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查资料。考虑到自己基础不够好,Peter每次都是全面复习,然后和同学一起讨论,找出重点再着重准备。Peter还记得,第一年的考试,自己整理的复习资料就有满满一箱子。考试期间,每天通宵复习饿了就吃泡面,剩下的箱子装满了复习资料。
新年什么都看涨
留学澳大利亚的这几年,Peter适应了简单的食物、孤独的学习生活,但一直让他担心的还是留学费用。当地的物价每年都在涨,留学的开销也越来越大。Peter觉得学校公寓太贵,所以就在学校附近自己租房,平时步行5分钟就可以到达。周围还有各国的留学生,可以认识很多大学朋友,每周90澳元的房租在同学中已经是合算得不能再合算的那种。除了房租在涨价以外,就连洗衣服也涨到了一次6澳元,车票涨价,什么都在涨。每年包括学费在内3万澳元的花费,有时让Peter觉得胆战心惊。曾经尝试过在餐厅打工赚钱,每星期两天,每天3-4个小时,每周的工资60多澳元,除去车费,剩不了多少。今年,Peter已经不再打工,因为升入大三的Peter开始为毕业后的去留而担忧。在澳大利亚,很多本科生会申请只需要1年就可以完成的荣誉硕士学位,然而,申请成功与否就要看大三的成绩和表现,所以Peter现在不敢掉以轻心,每次作业和考试都更努力力求为日后的申请加分。新学期,Peter正忙于找二手书,澳大利亚的教科书贵得离谱,通常情况下,在校生都是自己找需要的二手教材。学生只要在学校的告示栏贴上自己想要找的书籍、电脑配置等信息,很快就可以找到正想转手的上家。这样一来,经济又实惠。
人生只有向前
Peter说,毕业后,希望自己能够成功申请硕士学位,再拥有几年的工作经历,然后回国发展。如果说,当初选择出国留学,是随着父母的心意,那现在决定在澳大利亚再读3年则完全是自己的计划。在澳大利亚留学5年多,Peter从不谙世事依赖父母的孩子,蜕变成独立生活、精打细算的本科生,实在变化很大。留学是否值得,Peter说,现在还很难下定论,毕竟现在还没有毕业,但是,自己的人生只有向前,没有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