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近日宣布,已完成对上海地区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复核清理工作,有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因违规操作等原因被勒令“退场”。据了解,这场中外合作办学整顿活动声势浩大,国家教育部牵头,各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历时半年多时间,涉及全国70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曾被喻为“不出国门的留学”,而备受求学者的青睐。然而,随着鱼龙混杂现象日趋严重,中外合作办学的权威性有所降低。这场全国性的整顿活动,更是把中外合作办学推到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那么,中外合作办学市场存在哪些问题?求学者如何选择中外合作项目?上海有哪些正规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澳大利亚教育专家George Brown指出:中国正成为全球“野鸡大学”的富矿;美国教育评论专家Chip也透露这样一条信息:在美国,有100多个假认证协会,他们正积极向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进军。据了解,这些非法办学机构和认证协会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渠道,就是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旨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使中国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接受国际先进教育。我国入世后,中外合作办学呈现加速度发展的势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712个,比1995年增加了9倍多。实践证明,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成为中外教育交流的桥梁,更为求学者提供了除公立大学、民办大学、出国留学之外新的深造途径。
随着中国教育市场金矿效应的日益显现,各类国外教育机构通过中外合作的途径纷纷涌入,中外合作办学市场在不断扩容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项目层次不高,办学流于表面,效果不明显;专业设置重复,较多集中在外语、经济、管理等热门专业;办学不规范或不合法,引入国外劣质教育资源,市场鱼龙混杂现象日趋严重。
为此,去年9月,国家教育部牵头发起中外合作办学整顿活动,历时半年多时间,涉及全国70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据负责此次整顿活动的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岑建君介绍,目前国内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有以下五类:
一、标签型。 根据有关规定,合作项目中,外籍教师所占比例应不低于25%,引进国外教材不低于教材总数的30%。有些项目打着中外合作办学的牌子招生,却没有引进国外的教材,也没有足够数量的外籍教师,90%的课程都是由中国教师授课。
二、拿来型。 有些项目则刚好相反,奉行拿来主义,全盘引进国外的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模式,没有经过认真的分析、消化,便囫囵吞枣地用于教学。
三、修补型。 把国外的课程引进来,并根据国内求学者的实际需求和办学机构的自身特点进行调整、补充与完善。
四、创新型。 把国外的课程引进来,在进行本土化调整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提高本土教育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五、冒牌型。 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合作双方需要有一定的办学资质。但国内教育市场的巨大份额,使一些不具资格的学校和机构也加入其中,或冒充名牌大学,或模糊办学性质,非法办学,浑水摸鱼。 据了解,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市场上,标签型、拿来型的项目占了绝大多数,冒牌型项目有增多趋势,而修补型、创新型项目则较为欠缺,导致中外合作办学市场鱼龙混杂,办学质量低下,求学者利益得不到保障。
针对这种现状,从去年开始,国家教育部加大了监管力度,例如,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推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申请制度;大力整顿中外合作办学市场,取消了包括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西南大学等在内的多个非法办学项目;定期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进行办学质量调查和财务审计,并通过媒体公布评估结果。
据了解,2005年将是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年”,国家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将通过一系列的整顿活动,规范市场,提高办学质量,为广大求学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中外合作办学真正成为深造捷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