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贴:counter
出国留学,少不了要将筹集的外币交付给国外的学校或汇寄到学生手中。目前,各家银行都有多种便捷途径可供选择:银行电汇(Telegraphic Transfer,简称T/T)、银行汇票(Demand Draft,简称D/D)、旅行支票、长城国际卡等。若采用海外电汇方式,其操作流程如何,需花去多少费用这些都是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父母应该了解的。
在中国银行业务柜台,用英文填妥一式三份的“海外电汇申请书”,仔细核实其中的“收款人开户银行的名称、地址及账号”,“收款人的名称及地址”诸栏,务必正确、规范。由于我国依然实行外汇管制,银行会详细审核你所提供的国外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及交费文件,复查上面已列明的学校及其开户银行的名称、地址、账号以及汇款的事由和具体金额数。将你需要电汇的外汇交清后,你马上收到一张“现金收款通知书”,告知这笔业务所需的各种费用总和,以人民币支付。一次,我把13400多澳大利亚元汇到墨尔本,共计须付人民币2095元,看到通知书上的金额,心中着实一沉,怎么这么多呀?后经咨询,方才了解到这其中的缘由还不是一两句话能讲得清的。
首先,是电汇本身所需费用,按规定一笔电汇业务,只限于2000美元,上述澳元需按当日的外汇牌价换算成相当于6700美元,被拆成3.35笔。其中的0.35虽是一个尾数,也须算作单独的一笔,决不可以“四舍五入”。故银行方面须按4笔业务计费:每笔汇款的手续费20元,电报费150元,两项合计为170元。4笔业务,便是680元。习惯于中国邮政异地汇款的概念,觉得令人不解:一,我只填了一张“海外电汇申请书”,只汇交给一个收款人,列明的汇款总额并没有分4次通过电讯传送,哪来的4笔电报费?二,那个不显眼的零头0.35也当作一笔,也要支付170元。早知道还不如将它凑成整数,不是少花钱多办事吗?然而,要知道这就是外汇的海外电汇,决不等同于把人民币从中国的A地汇到B地那么一回事!
其次,是外币汇兑的差额。说是其次,其实是主要的支出。我交付给银行的是澳大利亚元的“现钞”。而“现钞”是不能通过电汇方式从国内传送出去的,必须将之换成同币种的“现汇”。银行把你交付的现钞按当日外汇牌价的“现钞买入价”收进,然后再按“现汇卖出价”卖给你。此刻,你手中握有的已是澳大利亚“现汇”了,电汇业务方可进行下去。从银行汇市电子显示屏上可以看到,上述“买入价”是较低的,而“卖出价”是较高的,二者之间的差异一般为百分之二点五。现钞从低端流了进去,再从高端淌出来,换上了一件“现汇”的外衣,可是自身的数值却被“瘦”了一圈。为了保持二者在数量上的等值,则必须另用人民币向银行买进其中的差额填补进去。
于是,便形成了这样的换算公式:汇出的外币现钞数×2.5%×该币当日的卖出价=应该支付的汇兑差。那天,我为之付了1400多元人民币,占总付费用的68%。如此一算,这不就是电汇费用中的主要部分吗?
当然,要是你手中的外币,已是“现汇”的话,这部分也就免交了。说是免交,其实是你用人民币换现汇外币时,已提前支付了。道理很简单,现汇已处高端,不必再从低端向高端“过滤”一番,做“瘦身”运动了。
由于该项业务是通过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终端设备系统,进行境内外银行之间的转账,故在72小时内便可到达世界的各个角落,真可谓快捷、安全、便利,只是花费不小。
不花一分钱的方法也有,就是让学生本人随身携带出境。这样虽说能省钱,但是极不安全。而更重要的是我国目前的外汇管制条例规定每位出境者自身携带的外币不得超过相当于2000美元的限额,由出境地海关把关验放。而2000美元对于一个出国留学生来讲,要支付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及各项零花钱,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离境之前,可先去存款银行办理外币携带证,凭借自己的护照及有效签证、国外校方的正式通知书和收费通知书的正本及其相应的英文翻译文本等,便可以顺利办妥,这样就可以根本上杜绝了闯关被查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