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教育参赞张双鼓与教育处二秘张世专、三秘薛飞来到昆士兰大学,召开了昆州各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工作会议。除了东道主昆士兰大学外,与会的还有昆士兰科技大学、格里菲斯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南昆士兰大学、中昆士兰大学、邦德大学等中国学联会的代表共25人。
会上,张双鼓参赞指出要加强在澳中国留学生的法律、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他说,近年来,随着来澳留学人员不断增加,留学生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驻澳使馆十分关心并高度重视在澳我留学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各个场合、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希望在澳广大留学人员提高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遵守澳大利亚法律和交通法规,充分利用澳大利亚针对海外留学人员的优惠医疗保险制度,及时进行续保。希望各大学中国学联会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宣传、推动作用。
接着张双鼓参赞围绕学联会如何开展工作以更好地为在校中国留学生学者服务、提供交流和互助平台的问题,与参加会议的学联代表进行了讨论。各学联会代表踊跃发言,提出工作重点和难点,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受益匪浅。通过讨论,一方面加深了与会者对国家有关留学生政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大使馆教育处工作的了解。
与会者认为,大使馆对学联会的工作非常鼓励和支持,不仅增强在政策信息和活动经费上的支持,还对学联会工作做出了“有求必应”的承诺。整个会议气氛热烈,来自使馆的关怀与支持,令各大学学联会的代表们无不干劲倍增。
随后,张双鼓参赞应学联会的邀请在昆士兰大学校园内发表演讲,可容纳350人的阶梯会议室座无虚席,甚至连过道的楼梯上都站满了人。张参赞的讲话不仅给我们带来很多最新的信息,而且语言风趣幽默,引得席间掌声、笑声不断,气氛非常融洽。
张双鼓参赞在讲话中说,迄今为止,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有80多万,其中到澳的中国留学生已达到5万人之多。国家的留学政策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有的留学生担心现在回国的留学生是不是已经由“海龟(海归)”变成了“海带(海待)”,回国之后是不是没有好的就业机会了,办了移民后回国,国家是不是就不欢迎了。张双鼓参赞回答说,我国教育部、人事部等有关部委和省市政府都建立留学服务网、中国留学人才信息网,为留学回国人员提供各种求职信息。仅上海市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就招聘1万名留学人员,提供各种职位,包括党政处级、科级职位,国有股份公司的副总裁,高等院校、金融机构的中层人员等等。最近上海市政府推出的“万名留学人才集聚工程”,从过去关注包括两院院士、突出贡献专家、特别津贴专家、百千万工程人选、长江学者、863计划、973计划专家在内近1000名高级专家拓展到高技能人才、企业家及各类人才的优秀代表。目前“万名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在悉尼设有联络处,广纳海外人才。只要是有真才实学,有民族精神,国家都会大力欢迎。不管孩子走得有多远,哪有不欢迎自己孩子回家的父母!”。张参赞一席话,引起听众席上阵阵掌声,同学们无不倍感欣慰和鼓舞。
他还说,为促进中澳两国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澳各大学校长几乎每年都要去一趟中国宣传、招收留学生,而澳大利亚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是中国学生所需求的。目前,澳大利亚已成为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首选国度之一,而中国留学生也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留学生群体。中澳两国已于2003年10月签署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目前双方正在努力推动两国大学之间的学分互认。留学生回国发展需要在大使馆办理留学回国人员证明。为促进中澳教育高层互访,今年3月教育部章新胜副部长率团访问,两国举行教育高层磋商第二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今年7月份,澳大利亚联邦教育、科学与培训部部长纳尔森将率团访问中国。这充分体现了中澳两国教育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密切,越来越频繁。
中国人到澳大利亚留学的人数日益趋多,而澳大利亚人到中国留学的却很少,也不太了解中国及中国的教育。为了弘扬中国文化,教育部和国家汉办与西澳大学签署了协议,建立在澳首家 “孔子学院”,让澳大利亚人更多、更好地学习中国语言、文化,了解中国。
另外,中国留学生因不适应澳大利亚的社会生活环境或违背澳大利亚法律、交通法规和公共道德而导致的各种突发安全事件呈现明显增多趋势。张参赞特别指出,国家提倡“以人为本”、“外交为民”,高度重视和保护海外中国人包括广大自费留学人员的生命安全。呼吁留澳学子要自觉加强交通安全、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海外留学生学者的医疗保险问题。张参赞列举了两个在近期发生的实例,一个是一名中国学生突然查出患有白血病,另一个是一位学者因生病住院,都是因为未付保险而不得不承担巨额医疗费用。张参赞的讲话不仅让在场数百学生学者感到来自国家真切的关怀,更让人体味到来自父母亲人般的亲切与温暖。
最后张参赞及张世专二秘为大家现场答疑。大家问到了很多关于留学生学历如何认证、归国留学生相关优惠政策、以及就业形势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