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弗兰克相识,纯属偶然。留学期间,客居英国谢菲尔德,一次上完课,回住处路上,耳边传来一阵清脆悦耳的口哨声,只见对面走来一位近70岁的英国老人,悠悠自得,挺着肚子,边走边吹着口哨。“您是刚来的中国人吧?”走到近前他问。“我是中国访问学者,才来两个月。您的口哨吹得好棒!”都说英国人保守,不爱主动找人聊,弗兰克的出现,让笔者改变了过去的想法。初次见面,我们聊得挺好,大到形势,小到当地人喜爱的啤酒面包。
以后才知道,弗兰克岂止豪爽健谈,还是个十足的热心肠。初次交往后没几天的一个早上,楼下又响起了口哨声,接着门铃响了。老人这回西装革履出现在门前,笑眯眯地说:“访问学者不光要学习,还要访问访问啊,我们谢菲尔德拥有英国最美的风光。”不容客气推辞,他便连拖带拽,将我塞进楼下他的车里。
车走起来,方才知道要去的地方是举世闻名的英国文坛才女勃朗蒂姐妹的故乡,谢城东北部的布拉福德。老人车开得飞快。车窗外景致优美,右边是排排绿树怀抱的小洋楼,左边紧挨公路是一条湖,湖后群山绵绵。老人时而吹着口哨,时而向我介绍周围的风光名胜。超过前面所有车后,他竟然孩子似地大声欢呼。半个钟头后,车经过一个峡谷,进入勃朗蒂姐妹的故乡海瑞瑟(HATHERSAGE),这里也是小说《简·爱》的故事发生地莫顿。
勃朗蒂姐妹的故居是座1778年乔治王朝时期建成的两层小楼,全部用石头砌成,共有9个房间。三姐妹当年就住在楼上的5个房间里。老人指着二楼最左边的一扇窗户说,夏洛蒂喜欢坐在窗前,眺望对面峡谷中的村庄,不朽之作《简·爱》就是在此意境中完成的。一眼望去,郁郁葱葱的山坡,错落有致的农舍,大树野花,犹如仙境一般。弗兰克老人的热心,英国中部的美景,给初来乍到的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此后,我常与弗兰克侃大山。交谈中了解到,他父亲是当地人,母亲是苏格兰人。他很不情愿提到他们,而主要话题多为少年时代常去散步的树林,与同伴在土沟里打闹玩耍。说着说着,他的眼里便闪烁出光芒。看来,在这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心中,童年美好回忆胜过父母之爱。英国很多地方近一个世纪没有经过战火,怀旧的老人比较多。一次谈到他的婚姻,老人不禁潸然泪下。他先后结过三次婚。第一个夫人生了两个女儿便撒手人寰。后来,一位挺有风度的年轻女子成了他的第二位夫人。爱打扮的她不久却不辞而别,临了还带走了他一笔存款。弗兰克很少提及第三位夫人。他留给我的联络电话也是他大女儿的,据此推测,眼前的生活并未给他带来快乐。不过,只要到了中午,哪怕兴致再高,他也总是主动结束活动,匆匆将我送回,然后赶回家替夫人做饭。故很难想像,这位结过三次婚的老人是个不负责任的人。因种种原因,他的家,我一次未去过,至今回想,仍有一种神秘感。
相处长了,弗兰克身上的特点更多地引起笔者共鸣。一位华人中年妇女开餐馆屡屡遭当地某些人的刁难,经济陷入困境,老人主动拿出自己的积蓄支援,还帮助她收集资料,与这伙人打官司。几名台湾学生学成返回后,希望与谢城的企业做生意,老人成了中间人,又发传真又寄样品,生意未成之前分文不取。我夫人来英探亲,他热情地辅导她英语口语,几乎天天陪练,拿来大量书和录音带,还执意不收钱,也不太肯留下吃顿饭。隔三岔五他总要开车带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去附近风景区游览,有时还要替我们买门票。在他的帮助下,我游遍了英国中部的名胜,接触了从政府官员到普通工人的许多当地人,不仅英语口语突飞猛进,而且对英国古老文化有了充分了解。回想起来,这是段不可多得的经历,是我留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离开英国前10多天,几乎每天都搭弗兰克的车出去。老人恨不得带我走遍他记忆中所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且每次来都要别出心裁地带个小礼物。当时,我已订妥回国机票,故而每每顿生惋惜之意,怕临行时双方难过。笔者想瞒住走的具体时间。谁知,那天一早到了长途车站,老人早已等候多时。告别的拥抱让笔者泪如雨下,而老人依旧笑呵呵地一身爽气。现在想来,乐于助人是人类共同的美德,它不分国界,绝对能使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产生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