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美国独立升学顾问,新东方特邀美国留学顾问,《人生设计在童年——哈佛爸爸有话说》一书的作者高燕定,对美国大学十分看重的“综合素质”有详细、精辟的分析,为莘莘学子和家长提出了忠告,对有心申请美国著名大学的学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录取也有游戏规则
大学在人生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被理想大学录取是人生规划中的重要一步。人们一般相信,只有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才可能被美国名校录取。但是,到底什么样的学生会被看作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由哪些“成分”组成?它们的比例又如何?有没有一个定性甚至定量的标准?
在美国,都说报考名牌大学不但学习成绩要好,还要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做义工,还要有领导才能,会写论文,有好的推荐信。
令许多家长和学生困惑的是,很多学生竭尽所能投入所有的精力和时间,也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很多人认为,美国著名大学录取学生是没有标准的。也有人认为,所谓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是无法具体表述的。
美国是一个很制度化的国家,凡事都讲规范,都有游戏规则。但是,总体而言,录取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普林斯顿评论》把美国1500多所大学以录取难易程度从60分到99分进行排列。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一流名校为99分,最低的学校60分。学生可以根据计算结果,对照该书列出的各大学“录取竞争指数”,看看自己可能被哪些大学录取。
按“标准公式”评估
《普林斯顿评论》现在把这个评估方法放在网站上,为上网者免费进行“评估”,在输入自己的各项指标后,网络会显示“匹配”的大学清单。不过,网上看不到各项指标的评分方法和标准,也不知道自己的各项指标能够得到多少分,哪项“素质”高,哪项“素质”不够高,也无法知道自己的“综合素质”到底是多少。我将这个评估方法归纳成一个很容易看懂的公式,括号中的数字是每个学生可能得到的分数范围。这个评估学生“整体素质”的总得分也叫作录取竞争指数(以下简称为录取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素质总分=就读的高中(0~4分)+课程难度(0~21分)+年级排名(-1~3分)+平均成绩(0~16分)+ SAT成绩(6~25分)+全国荣誉学者(0~3分)+申请论文(-3~5分)+推荐信(-2~4分)+课外活动(-5~30分)+种族多元化(-3~5分)+体育活动(8~40分)+超级录取(40分)+[体育教练点名( 5~10分)+家住远处(3分)+父母因素(5~8分)+多元化(3~5分)]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参与“综合素质”评分的项目主要有12项。显然,前6项主要体现“学业素质”,后6项体现与学业关系不直接的“其他素质”,在中括号里的其他4项是大多数人所不会有的附加项目。从表面上看,这个评估法“不公平”的地方实在太多。不过,我认为不妨先遵循美国大学申请的游戏规则,然后再去思考、议论过程以及结果的公平合理性。
看自己能打几分
就学业素质而言,就读全美知名高中和一般高中的最大差别只有4分。选修课程的难度相差最高达21分。如果在知名度高的高中上学,只选修容易的基本课程的学生,这一项只能得0分,而选修难度较高的课程的学生可能得到21分。
此外,全年级成绩排名前25%的学生可得1分。平均成绩80分以上的可得12分,90~95分的可得15分。旧制SAT考试的最高分是1600分,SAT考试成绩除以63得到SAT这一项得分,最高的为25分。如获选全国荣誉学者 ( 类似于中国的三好学生 )还可以加3分。从以上可以看出,影响学业素质最重要的因素,是在校选修难度高的课程和SAT获高分。
就“其他素质”而言,大学申请论文优劣的范围从-3分到5分,相差8分。论文是阐述思想,也是书面表达能力的象征,占有很大的比例是不难理解的。推荐信好坏有6分之差,起的作用很大,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会获得较好的推荐信。课外活动在“其他素质”里起了很大的作用,算上正负分数,这一项的差别竟有35分之多。值得注意的是,有报酬的工作也算在社会活动这一项里,每周工作20-30小时的学生可以得到22分。种族多元化这一项,外国学生( 比如中国学生 )可以加5分,但是,在美的亚裔学生较吃亏,反要倒扣3分。也许是因为亚裔学生学业成绩普遍甚佳,为了体现“多元化”而受到集体“惩罚”。不过,女生报考工学院可以加3分,因为工科缺少女生。在学校参加不同的体育活动可以大量加分,其范围为8~40分,如果是校主力队员并且投入很多精力的,可以得到13分,全美高中最优秀的运动员,如奥林匹克运动员,可以加40分。最后是“超常”项,一拿就是40分,不过必须确实很“超常”,比如,获得英特尔科学比赛大奖、担任一部电影大片或系列电视剧的主角。此外,父母是名人,给大学捐赠巨款也属这一项。
除了以上“综合素质”外,在公式的中括号里,被体育教练点名的学生可以被认为是个人“素质”好,“家住远处”如800公里以外的学生,也会被认为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而加分。
其他两项,“父母因素”和学校为了学生成分的“多元化”而加的分,都不是依靠学生个人的努力可以达到的。
命运靠自己来掌握
从以上可以看出,前面6项“学业素质”的最高总分为72分,后面5项最高分的总和为84分。由此可见,无论“学业素质”如何优秀,也无论“其他素质”如何了得,都不能得到很高的分数,最高的“综合素质”必须是“学业素质”和多项“其他素质”相结合才可以获得。
以上指数体现了美国大学招生中对学生个体的特别考虑,虽然无法为所有人理解和接受,但是,它们目前广泛存在于美国大学招生实践中,这毕竟是美国大学招生现行的“游戏规则”。
我当初看到每周有薪工作20-30小时者,可以得到22分,与满分99分相比,占非常大的比重时,也曾感到震惊,因为全年级第一名和年级排名中间的学生只差4分。初看起来实在没有道理。要全这样的话,大家都去打工不就得了,还念什么书?但是,认真想一想,要是每天放学以后,还要去打工,晚上10点才能坐下来念书、写作业,不正说明他有较大的潜力与优良的综合素质吗?打工是让学生提前走进社会、感受人生的重要一课,能够考验学生承受现实社会压力的能力和承受超负荷的耐力。一边长期坚持工作,一边还能把书读好,说明学生在体力、精力、智力等方面有很大的潜力,这不是整体素质是什么?
所以,不妨用这个公式算一算,你可以发现,“提高”素质可能也有很简单的办法。你甚至还会发现,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往大家对什么是素质有争议。从这里我们也许可以得到一定的启发。善于“应试”,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考试能够获高分,也具备高素质,因为“应试”也是一种素质。此外,善于准确地用书面形式表达思想,能够获得老师的大力推荐,是优秀素质的表现;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参加课外活动,甚至打工,也是优秀素质的表现;少数族裔学生,因为文化背景和家庭的原因,需要较高的素质,才能完成其他学生同样的学习、工作;花大量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成为优秀的运动员,理所当然地也应当被认为具备极其优秀的素质。
这个公式表达了利于公平竞争的理念,人才和素质不是单一类型的,大家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都可以被认为达到了非凡的“优秀素质”。某方面不足、不擅长的,可以用其他形式和内容来补偿、平衡。
从这个评估法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美国教育看中的是什么,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可能被认为“优秀”、“高素质”。无论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华人,尤其是有心出国留学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评估,对各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具备各种特长和特点的学生都能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不过,应该提醒注意的是,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尽管可以进入好大学,但是却并不一定都能够实现特定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比如,“学业素质”不高,但是由于“其他素质”较高,使得整体“综合素质”提高的学生,如果在大学期间依然无法提高“学业素质”,大学毕业后就难以进入对“学业素质”要求更高的医学院、法学院,也难以进入理工和商学院读研究生,尽管他们优秀的“综合素质”能够使他们进入理想的大学,但是可能无法实现更高一层的既定的人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