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消费,都有难以避免的售后质量问题。但绝大多数商品,都有个合理的百分比,例如成熟家电品牌的开箱率,也就是说顾客回家开箱有问题来找,基本在5%以下。如果说那一种商品每件都要出质量问题,那就是房子。
在预定交工前3天,建筑商通知我们去验房。陪同验房的,是一个文质彬彬头戴安全帽的家伙,后来知道,他就是具本承建这处工地的承建商,以后一个月,和他没少纠缠。
验房时,这位承建商就和耍把戏的差不多。左手一个记录本,全记大事情。右手一叠绿色不干胶,专贴那些小缺陷。记的事,大到壁柜缺板洗手间龙头缺件,小的缺陷,从壁面麻点到地毯不平。等一小时转完,这房子已经满是绿条了。后来,我的八岁儿子干脆就喊:这地方需要三张条!那哥们看都不看,就发给他四张绿贴。或者这整面墙全是麻点,那就干脆不用贴了,全部重刷。
两天后,当我入住时,整个房子居然洁净一新,那些绿贴,全没了。想来匪夷所思,如此折腾,为什么不把活儿干利索再找我验房?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这座房子不断发生门关不严、夹缝过大、马桶不通等等问题。我手边随时备着纸笔,随手记下来,然后去工地找人。门口就是工地,工人随时候叫,倒也是方便及时。最离谱的事情,是地下室连续两次漏水,一次是室外电线管路出问题,一次是室内上水管不严。最严重的一次,工头拎了个大吹风机,放我客厅里整整转了三天三夜,把淋湿的建筑吹干。
接下来的事情很复杂,我们秉承宁争一寸不退半尺的民族精神,不断地向公司写信,和律师交换意见,打电话,随时纪录新情况,准备各种原始资料。从索要电费到追究服务,可以用敌我双方焦头烂额来形容。坦率地说,我们也明白,做不做这些,服务可能区别不大。但我拒绝另一种民族精神:能忍则忍。不,我们不是来加拿大当乞丐的,花巨资买了房子,我们就是东主,差一点也要闹翻天。因为我认为,这些毛病,不是必然发生的。那道门做时候再上心些,至于关不严吗?如果真不好使,怎么来个人拿把破锯,十分钟就修好了?
根据加拿大法律,建商对房屋的保修,有一个月保修、一年保修和二年保修三种服务。这三种服务已经包含在你全部买房价格之内。只有经历过,才明白这三种服务的巨大差别。一月保修是最便利的,因为这时直接找工地的承建商做,不用预约,口头通知即可,两三天之内一定修完。过了一个月,出了问题,你得向建筑公司下个订单,对方先派人来看一遍,再派工人来一趟,每次间隔保证在一星期以上,如果再需调集材料又得第三轮。我的电铃恰好在一个月后坏了,嘿,修好整整费时一个月。至于二年保修什么样,我现在还不知道。
房子是一个综合系统。有独立的能源、供暖、热水、通风、供水和排污系统。有外部内部装修,有防火防毒。这就要求,买主入住后,应在尽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否则过了维修期后果要自己承担。请专业人士验房是一个好办法,现在验房师的价格是服务两小时,收费四百元左右。除非很不拿钱当回事的人,否则只会请一次。一般说,请验房师,最好是在一年保修即将到期前,这样能在各种系统运转一年时,最大化的发现问题。验房师也不是万能,而且没有验房师能保证发现所有问题,他也不为遗漏负责。
另一个必需考虑的问题是保险。不买房屋保险,是不允许交易的。房险最好与车险配套购买,能降低车险百分之十的价格。而保险公司,自然是依险种额度大的车险来选择。
最后说说政府的职能。每个保修期到期时,都要填写一份表格,把你发现的问题尽量填清,例如笔者就专门强调了两次漏水。表格交建商一份,对方依此维修,另外电传一份给指定的政府部门。这个部门就是管理建筑市场的。政府在房产交易中扮演的角色如何,笔者尚无法评论。笔者的一邻居,在维修拖期过长的情况下向政府投诉,也不过是维修稍快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