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灵印象
根据欧盟的调查,意大利人的英语能力在西欧诸国列倒数第一,在欧盟排第十五。都灵冬奥会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大多不会说英语,交流不便引出不少笑话。
一日,记者在跳台滑雪场乘班车,用英语问司机何时发车,司机一脸茫然。另一记者急中生智,掏出一本《速成应急意大利语》,指着一条“我们何时开始工作”的短语给司机看,司机会意,手拍方向盘,口出呜呜声,示意马上出发。
又一日,记者试图向保洁员说明白新华社的工作间每天早上需要打扫,画了一张旭日东升图,太阳旁边加了上升箭头。保洁员明白了,再也不在晚上把吸尘器推进新华社工作间。
意大利人把中国人名中的后鼻音念成“哥”,我有一位同行叫彭成,意大利人叫他“彭哥成哥”,多亲切!
语言不通也有解决办法。在这里,肢体语言很重要,结合手势、表情和象声词,也能表达大意。都灵印制了各种地图,带上几份地图上街,也就不用为难都灵人了。
欧盟智库、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去年对母语不是英语的欧盟国家做过一项调查,意大利人的英语能力排在第十五位,28%的人能说英语,低于希腊,甚至不如欧盟新成员国爱沙尼亚。要知道,希腊人对母语和本国文化的自豪,绝不比意大利人差。调查显示,36%的希腊人,29%的爱沙尼亚人能说英语。
欧盟人口4亿多,47%能说英语。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意大利人英塞蒂认为,意大利人没有学英语的传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意大利人惟我独尊,自认意大利语是最高贵的语言。
意大利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并在2003年决定把英语作为公立学校的必修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