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奥地利每过一天,忧虑就多一分。感触太多,无从下笔。回到家,将带回来的半箱资料铺了一地,我有一千多张图片,我有一万多句话,可是到底该用什么样的体裁,什么样的语气,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情感呢?是留 恋、冷静、向往,还是流着口水的羡慕?究竟什么才能够完全表达我的感受,才能还原一个游客眼中的奥地利?
维也纳没有给我预想的惊喜 但是我们笑了一路
多年以 前不知道从哪里看了篇文章说,维也纳绿树成阴,多瑙河上每日必演奏《蓝色多瑙河》。于是臆想中,认定维也纳每一个空气分子里都流淌着音符和浪漫的东西。
然而,它竟然没有想象的那份娇媚,而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充满了雕塑、教堂、鸽子和绿草如茵——几千年间,不断的战争、联姻到今天欧洲一体化,欧洲城市大致如此。对一个蜻蜓点水的旅游者来说,维也纳并不是最典型的那一个。论建筑的经典,比不过布拉格;论皇宫的辉煌,比不过凡尔赛;论多瑙河两岸的美景,比不过这条大河穿过布达佩斯的媚态……初来乍到,我怎么有些失望?
维也纳是音乐之都,拜见各个音乐家的塑像是每个游客的功课。我们决定自己去位于城堡花园的莫扎特雕像,却迷了路。一位胖胖的老绅士经过,便逮住他问路。只听朋友对老绅士“呵呵哈哈”说了半天,我听懂了一个词“Beethoven”(贝多芬),老头脸上露出迷茫的神色,我赶紧说不是贝多芬是“Schubert”(舒伯特),老头更加迷茫,我意识到自己满嘴跑火车了,赶紧又说也不是舒伯特,是莫扎特,“Mozart”!老绅士终于明白,但一下子怒发冲冠,拂袖而去。我们心里一百八十个奇怪,怎么突然生气了呢,我们的态度可是毕恭毕敬呢。踌躇地往前走来到一座小桥边,咦,这位老先生站在那里正看着我们。我以为他等着为我们指路,没想到他还在怒气冲天,教训了我们一大通儿,我只听懂他不知是用德语还是英语在喊“No Beethoven!No Sc-hubert Mozart Mozart”我们赶紧连连道歉,他这才非常愤懑地告诉我们过桥即是,随即气哼哼地走了。目送着他远去的背景,我们相视大笑。原来他是在气我们连自己要找哪一位名人都不知道,居然还问路,简直是对音乐家的大不敬,对维也纳的大不敬!
来到莫扎特的雕像前,四周葱绿宁静,远处有喷泉哗哗的喷水声,也有小孩子的嬉闹声。那一整天,我们一提起这件事就不禁失笑,笑我们没有做好功课,更佩服这位老人的执著。从他的身上,日耳曼人的一丝不苟,一板一眼可见一斑。
在萨尔斯堡和因斯布鲁克 终于捉到了奥地利迷人的眼神
从维也纳一路沿着汹涌的多瑙河来到萨尔斯堡,突然感到自己身体里有什么东西与这个城市击掌言欢——一种感觉甚至是味道,原来这里是《音乐之声》的诞生地!虽然奥地利人不太认可这部美国人的电影,但是它无疑成了萨尔斯堡最好的风光宣传片。
今天的萨尔斯堡市建于696年,St. Rupert作为传教士来到萨尔斯堡并建造了修道院。后来萨尔斯堡发展成为独立的教会和政府,被视为北方的罗马。大主教拥有精神和世俗的权力,建立了今日风景如画的萨尔斯堡。萨尔斯堡是离音乐最近的天堂,它是莫扎特的出生地。今天萨尔斯堡是许多节日、歌剧和戏剧演出的中心,并在十佳外国城市排行榜上位居第六!
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萨尔斯堡,这个依山跨河而建的城市,它比维也纳更平易近人,也更有性格。城市不大,但每一个角落都能留住你的目光。
我能安于阿尔卑斯山下小城安静的日子吗——走过奥地利两个最著名的旅游城市维也纳和萨尔斯堡,来到因斯布鲁克时,我这样问自己。依然是那深远的历史、典故,依然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和教堂,举办过两届冬奥会的因斯布鲁克却异常宁静。因斯布鲁克过去是德国、意大利贸易的必经之路,也是奥地利从西到东的枢纽。900多年前,意大利商人历尽千辛万苦登上阿尔卑斯山眺望,如果能够看到一个金顶屋在远处闪闪发光他们就会欢呼雀跃:奥地利到了!如今金屋顶依然闪亮,今天的因斯布鲁克依然在阿尔卑斯山下伫立宛若一位安静的仕女。生活在这里不是“过”着,而是“流淌”着,从婴儿到耄耋老人,因斯布鲁克人好像就这样慢悠悠、笑着过了一生。
如果奥地利是你欧洲的一站,除了维也纳一定要选择有萨尔斯堡或者因斯布鲁克的路线,否则,你将错过两次悄然心跳的感觉,错过真正的奥地利。
奥地利三个华彩片断
以音乐做血液
只有亲临奥地利,才能感受到音乐和这个国家的关系。音乐是奥地利的空气,每个奥地利人的血管里都汩汩地流淌着古典音乐的旋律。从来到维也纳的第一天开始,我们“路过”了一个又一个免费露天音乐会。即使是看大屏幕上放映音乐会的录像,人们也穿戴整齐,非常专注。还有他们脚下三四岁的孩子,坐得稳稳当当愣愣地听着。同行的朋友感慨道:从小就这么听能没有艺术细胞嘛!
参观度假
我们赶上了欧洲的暑假,整个奥地利都在休假。而我们就苦哈哈参观别人如何休假。
早起后去莫扎特的姥姥家——沃尔伏干湖畔一个非常美丽的小村庄。湖面晨雾氤氲,四周青山若隐若现,湖畔绿树、鲜花环绕中的农家,像精致的工艺品。倘徉村中,恍入仙境,拍下的照片,哪怕一张既臭且老的脸庞,也骤添神韵、陡增风采。
匆匆从悠闲度假的欧洲游客身边走,心里暗下决心:下次我就是来度假了!
墓园是通往天国的花园
欧洲遍地都是教堂。教堂那虔诚的味道,那透过彩色玻璃射进来的光柱,那金碧辉煌的神像,那尖耸直逼天际的屋顶,让我好几次走进教堂,眼睛竟然潮湿了。
在欧洲,墓地的概念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把墓地当作通往天国的花园,墓地繁花似锦,充满了幸福的味道,每一块墓碑都精心地设计过,有的已经在那里上百年了,墓碑上一个一个十字架将逝去的人导向美好的天国乐土。
虽然此趟只走奥地利,但是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奥地利可以折射出许多欧洲国家的共性。为了更多旅游者的欧洲之行更加美满,在此袒露自己的得失经验,算是个前车之鉴吧。
6点私家经验共享
经验之一:行前不用做功课
现在都讲“有备而去”,不当傻游客。启程之前,曾经看了许多关于奥地利的文章,但是到了实地,依然觉得自己是傻子,纸上谈兵的东西根本没记住。事实证明,不身临其境无法产生印象。
对策:带书上路。选择一本介绍你将到达的国家的小册子,也许在家看不进去,到了实地会如饥似渴,因为人在情景中。在此推荐由旅游视界编辑部编辑的《欧洲,我来了》系列丛书,这是特地为随团游欧洲而编写的“路书”,下个月上市。
经验之二:笑容是最好的语言
英语是欧洲通行的语言,但是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说英语,而且欧洲的英语,我们这些非英语国家的人可能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对策:微笑吧,这是永远都不会被误会的语言。最好一落地就学会当地表示感谢的语言,跟只会说Thank you效果完全不一样。
经验之三:莫要处处算钱,但要算时间
初到欧洲,总会用自己的工资跟人家的生活比来算去。处处计算的结果就是连瓶水也舍不得喝。其实,旅行既然是体验,就包括消费方面的体验。倒是时间一定要算清楚了,欧洲商店关门都很早,包括超市,周末要不不开门,要不下午五点就关门。因为欧洲国家都是高福利,多挣钱就要多上税,所以人们量出而做,钱够了就出去度假,绝对不多干活。
对策:大老远地去了,不能太委屈自己,该吃吃,该喝喝,逛商店则一定要眼疾手快,见缝插针。
经验之四:放下无谓的自大
团里一位男士在观光时总忍不住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这有什么好看的,这么小,我们中国的雕刻、宫殿、历史比这个精致、高大、强得多了……”旅行不是为了批判,而是接纳、体验和感受。
对策:如果不幸团里有这样一位同伴,当着全团人以景仰的态度封他为“爱国者导弹”,感谢他时刻不忘扬国威。
经验之五:多情的种子处处有
在维也纳参观斯克滕教堂的时候,一个转身,不见了大部队。左寻右找的时候,一位西服革履的男士问:“你在找人吗,我是教堂的工作人员,我可以帮你!”他陪着我里里外外寻找,突然说:“别找了,我们去喝一杯咖啡吧!”我很惊讶地看了一眼他胸前的工作证,确实是工作人员,够大方的!这还不是罗马和巴黎呢。
对策:不接受就明确拒绝,一般不会遭到纠缠,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对方误解你半推半就。
经验之六:酒肉穿肠过,佛祖心头坐
从奥地利回来后的第一个晚上,我做了一晚充满鲜花、雪山、蓝天、白云的梦——有些收不回心了。当我们拼命赚钱的时候,欧洲人却琢磨着如何享受生活。虽然不是第一次去欧洲,但心里依然充满了向往和羡慕,对欧洲的空气、建筑、生活,还有彬彬有礼的人。我敢肯定,许多人曾经或者都将与我有同感。
对策:酒肉穿肠过,佛祖心头坐。欧洲毕竟是欧洲人的欧洲,那里虽然很美,却没有归宿感。喜欢欧洲,干活挣钱,再去!
约瑟夫小像
约瑟夫,此行的导游、翻译兼车夫,同时也是奥地利驻华使馆商务处旅游部长。来京两年,一本德汉字典不离身,常口出各路成语、俚语,如“覆水难收”、“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等。在奥地利,一日说起杭州的某饭馆,却忘记了名字。翌日见面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我们那家饭馆的名字,为了弄清楚,他竟然给杭州的朋友去了电话。日耳曼人的认真执著可见一斑。
在从维也纳去萨尔斯堡300多公里的路上,约瑟夫一边开车一边听交响乐篇章,兼报幕员。在萨尔斯堡用“莫扎特音乐烛光晚餐”,每当乐队奏响第一个音符,他就轻声说出曲名。又一段乐曲开始未几,约瑟夫摇着头说:“这个表演得不好!”结束后果然不鼓掌,问他哪里不好,答:“刚开始的时候节奏不稳,乱了!”
约瑟夫,一个骨子里的奥地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