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网

Study English at Home

首页 | 托福(TOEFL) | 雅思(IELTS) | GMAT | GRE | 签证/留学/移民 | 工作求职 | 英语资料 | 英语作文 | 英语考试 | 英语听力 | 英语口语
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资料 > 正文
卢天健:最成功的年轻人回到国内来创业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5-23 字体: [ ]

  他的名字取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但今天赋予了新意:一切为了祖国。

  一连串备受瞩目的荣誉:

  2001年,他晋升为剑桥大学的Reader,成为该校近800年历史上第一位获此职位的中国大陆学者;2005年,他又晋升为该校教授。

  2004年7月,他受聘为西安交通大学(下简称“西安交大”)副校长,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面向海外公开选拔的第一位副校长;

  2005年2月,他入选《科学中国人》“科学中国人(2004)年度人物”;

  2005年7月,他被聘为“973计划”的“超轻多孔材料和结构创新构型的多功能化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日前,他牵头申请成功2006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在西安交大设立创新引智基地。这也是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启动该计划以来设立的首批基地之一;……

  他就是一心要把“真正出成果的岁月献给祖国”的西安交大副校长卢天健。

  把“真正出成果的岁月献给祖国”

  2006年元旦前,受聘为西安交大副校长还不到1年半时间,卢天健的一则消息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卢天健从剑桥大学辞职了!

  卢天健的辞职,意味着他将失去在剑桥的一切职务和优厚待遇,包括终身教职、教授、退休金等等,彻底结束同时担任两校工作的经历。“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多年来的剑桥情节让他多少有些割舍不下,但当看到窗外充满活力的学生三五成群走过时,他的表情立刻坚毅了许多,“这里是我的祖国。”

  一切并非偶然。2004年4月28日,在西安交大选聘副校长的竞聘仪式上,卢天健激动地说:“在海外十几年,我始终持中国护照,我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回来。”也就是从这一天起,他以自己的行动,走进了人们的心里,感动这里的广大师生。

  同年7月12日,在副校长就职仪式上,卢天健再次真情流露:“17年前,我是西安交大的学生。17年在香港和国外的经历,让我更加思念母校,思念祖国。我的心底深处总有一个愿望:把我的所学献给祖国,把我这一辈子真正出成果的岁月献给祖国。”刹那间,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西安交大主要领导王建华、郑南宁等对此次选拔给予厚望,“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8位副校长,是我校现代大学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一步,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项重要举措。”

  “国家及教育部多次强调,要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卢天健就是难得的高层次人才。”王建华、郑南宁对卢天健赞不绝口,并允许他在任职的前两年可以在剑桥兼职。

  “爱国之赤子,吾辈之榜样”……西安交大诸多学子在网上广发帖子,欢迎这位来自世界名校的副校长。

  在英伦三岛,卢天健成功竞聘副校长的消息在中国学生学者中也广为传颂。前驻英使馆教育处一秘郭晓娟女士,曾就此走访了一些留英学者,深切感受到海外高层次人才把多年学习积累的知识和理念贡献给祖国的渴望。牛津大学教授崔占峰、剑桥大学教授杜明清、伦敦帝国学院教授杨广中、郭毅可等,不约而同地说:“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我们佩服卢天健的勇气。”

  “作别西天的云彩”

  “要成为有用之才,报效祖国。”1980年,不到16岁的卢天健赴西安交大工程力学系读书。不久,他即在日记中写下以上这样一段话。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业层次,卢天健在西安交大获得本科、硕士学位后,再赴香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0年,卢天健来到美国南伊利诺州立大学任教。没多久,他便独立承担了一项重大课题,为麦道公司成功解决了飞鸟撞击战斗机驾驶窗的问题。一时间,卢天健声名鹊起。但他并不满足,而是暗下决心:“到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为祖国争光。”

  1992年,卢天健获得全额奖学金,走进了哈佛大学的殿堂。当时妻子在餐馆打工,而儿子刚刚2岁,吃喝拉撒都要他照管。为了尽快完成学业,卢天健接受了常人难以接受的挑战。除了照看孩子外,他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每天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用卖命来形容也许更为确切。”卢天健忆起当时情景,打趣地说。

  前一年半是上课、考试,课程紧凑且难度大,而后要通过严格的博士资格考试再开始做博士论文,通常情况下需要五六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获得博士学位。而卢天健不仅两年半就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而且还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了7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卢天健的导师J. W. Hutchinson教授是美国科学院、工程院、艺术和科学院三院院士,国际力学界的泰斗。在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他亲切地拍着卢天健的肩膀,用“不可思议”来褒奖自己的高足:“卢是我最高产、最具发展潜质的学生之一。”

  但当渴望已久的毕业真正到来时,卢天健又感到两年半是如此的短暂,自己还没有汲取够这所世界名校的营养。“留下来再做一年博士后研究”,卢天健决定。此时,他又遇到了国际材料界泰斗人物,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A. G. Evans教授。在A. G. Evans和J. W. Hutchinson的指导下,他参与了大量科学研究,帮助美国政府部门和跨国企业等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卢天健由此迅速攀“红”,成为世界力学、材料学领域备受瞩目的后起之秀。剑桥大学工程系“瞄”上了这位青年才俊。1996年,从美国到英国,从哈佛到剑桥,卢天健实现了人生经历中两所世界顶尖名校的“对接”。

  卢天健在剑桥的次次“出手”更令人刮目相看。他从力学、热学、声学等学科入手,开展超轻多孔金属材料的研究,成为进行该材料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世界第一人。他从美国、欧洲的工业界争取到数千万元的科研经费;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频频发表高水平论文,尤其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第八届全英热传导会议上摘取最佳论文的桂冠;……令大家惊羡不已。1997年,卢天健成为该校皇后学院院董,1999年获得终身教职,2001年晋升为工程系Reader,并成为皇后学院学术总监。2005年,卢天健又被聘为教授。剑桥的同事评价他:“卢是国际力学界做得最成功的几个年轻人之一。”

  但是,随着一项项科研成果的问世,他又常常陷入沉思:“如果这些成果服务于我的祖国,那该多好啊!”“我是中国人,祖国才是我的根。”在他经常哼唱的歌曲中,《故乡的云》是他的最爱,伴随着他在外多年的日日夜夜。作为优秀的中国学者,他接待过国家领导人,接待过到剑桥访问的各种团组;他接受来自中国的学生学者,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海外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担任该基金的海外高级评审专家,为祖国做过大量科研工作;他作为科技部海外学人咨询委员会专家,到东三省及其他各地市政府、科研院所、企业走访讲学;他作为留英中英科技与贸易协会的发起人之一,为中国与英国的科技交流搭建起了一座桥梁……

  一直在等待着报效祖国最佳时机的卢天健,当自己的母校发出召唤时,他再次袒露心迹:“作为炎黄子孙,如果不能在振兴中华的伟大壮举中添砖加瓦,那将是我的终生遗憾。”如著名诗人徐志摩所描绘的那样,他“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如愿归来!

  推动“与国际接轨”的尝试

  “如何才能在祖国建设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卢天健一直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然而,当他真正面对西安交大副校长的岗位时,当他将要真正置身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具体工作中时,这个疑惑也自然迎刃而解:“我将利用在国外取得的经验和积累,推动中国的科研、教学、大学管理和教育,真正与国际接轨。”

  西安交大是被国家确定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学校之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涉及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我们责任重大呀!”卢天健一上任,郑南宁就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与世界知名大学相比,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理念上,二是标准、门槛上,三是体制、机制上。”卢天健认为,一流大学不是一味求大求全,而应将重心放在结构、质量、效益上。如剑桥、哈佛、耶鲁等,与国内许多高校相比,只能是“袖珍家庭”,但她们的办学思路:要办的学科就必须是一流的,否则就不办。

  “要在世界的舞台上竖起中国大学的旗帜,就要有世界的眼光、视野和胆魄。你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博采众长,建立一套具有国际特色的学科建设和科研体系。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世界一流。”郑南宁的一席话,给卢天健吃了定心丸,更加坚定了他推动学校“与国际接轨”的信心。他一个院系一个院系走访调研,了解学科设置和科研进展;他与广大师生认真交流,探讨如何将国际理念本土化的问题。卢天健特别提到,剑桥培育出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巨匠以及80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究其原因,其“学院制”和“导师制”匠心独具,居功至伟。他还举例:3年前在英国大学评估中,剑桥建筑学系科研得4,教学得5+。而其他系科研、教学都是5或5+(最高是5+)。学校领导盛怒之下,决定撤消建筑学系。后经一些名教授和著名校友说情,建筑学系才得以保留,但被要求立即整改,尽快回到一流之列。

  “虽然没有必要完全照搬剑桥模式,但其许多经验还是值得借鉴。”卢天健认为。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第一个改革试验田竟恰恰就是建筑与力学学院。“难道是巧合?”他有些犹豫,但认真调研后发现,该学院在学科设置等方面不是十分科学、合理,与剑桥建筑学系存在的问题并不一样,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只会影响有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于是,他果断报请改革,并获准对该学院与其它院系进行整合:撤消该学院,成立航天航空学院、人居环境与建筑学院。卢天健迈出了施行“新政”的第一步。

  “大学乃大师之学,无大师则无大学。”对于人才之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卢天健深谙其理,“哈佛引进人才,瞄准的就是学术大师。”他与有关专家认真研究,逐步建立了一套严格的人才引进标准和评审制度。同时,作为从剑桥受聘归来的副校长,卢天健也成为该校吸引人才的招牌和范例。在他的影响和牵线搭桥下,来自英国、日本的教授、博士甚至还有卢天健的韩国学生,纷纷加盟卢天健麾下。

  “我只是站在团队的肩膀上”

  2005年7月1日,2005~2006年度“973”计划项目实施会上,卢天健郑重地从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手中接过聘书,受聘为“超轻多孔材料和结构创新构型的多功能化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超轻多孔金属材料是一类新颖多功能材料,具有超轻、高比强等优良性能以及减震、散热等特殊性质,在高能耗装备和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这是西安交大第一个一次申请成功的“973”项目,也是该校连续3次以第一承担单位的身份获得“973计划”资助,极大地提升了该校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

  回国还不到一年,卢天健就获得国家重点课题,再次引发学界瞩目。“这就是卢‘剑客’的价值体现啊!”西安交大强度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铁军不禁眉飞色舞。但卢天健对此却静如处子,心芷如水:“我只是站在团队的肩膀上,起了一个带头人的作用,光靠一两个人是不行的。”在中国乃至国际力学界,从该校工程力学系走出的“三剑客”(卢天健和现任德国马普研究所所长的高华健以及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的锁志刚)的故事多年来广为传颂。“三剑客”全为哈佛博士,卢天健是其中之一。

  “只有团队实力强大了,拳头打出去才有力。”卢天健一再强调。作为该实验室的一员,为了使打出的“拳头”更有力,他与王铁军多次畅谈,其中谈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引进人才、加强团队建设的问题。

  在“973”项目申请中,卢天健吸收实验室1/3左右科研人员作为骨干,同时征得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最终申请成功。最近,在卢天健的努力下,由该实验室主持的一项国防“973”项目获得立项,实现了西安交大乃至民口高校在国防“973”领域中的突破。一个以力学为主的实验室能够同时主持两项“973”项目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

  2005年9月29日下午,该实验室举行国庆茶话会,同时欢送两位老学者退休。卢天健放下手中的其它工作,急匆匆赶了过来,真切地说:“两位老学者为团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向你们致敬。2006年我国进入“十一五”时期,我们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战略,瞄准自主创新,团队式、集团式出击,避免个人游击战、单兵战,力争申请更多的大项目,为学校、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话音刚落,一阵掌声,热烈中,透着振奋……

  卢天健,祖籍福州,1964年生于成都。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硕士毕业,分别在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在剑桥大学晋升为教授,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在超轻型多功能金属材料、智能材料、电子原件热处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两遍阅读法 顺利通过CET各级考试
·如何顺利通过CET各级考试
·各省市CET广播频率集合
·12月24日CET考试温馨提示
·考试技巧可以助你顺利过CET
·细节决定成败,CET应试技巧助你拿
·赴美申请提前半年ACT、SAT很关键
·解析美国高考SAT 拿满分不是不可
热点文章
·两遍阅读法 顺利通过CET各
·英语大师们谈英语学习成功
·俞敏洪从100套真题中提炼
·阅读技巧加油站
·新东方作文主题预测
·英语历年真题词汇手册(199
·三十五个经典句型 帮你过
·如何顺利通过CET各级考试
英语学习
·两遍阅读法 顺利通过CET各
·五点备战“复合式听写”
·细节决定成败,CET应试技巧
·写作错误与分析
·英语大师们谈英语学习成功
·教育部大学英语分数制与题
·俞敏洪从100套真题中提炼
·阅读技巧加油站
www.0641.com 英语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