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礼貌通常是和与之交往的对方的身份有关。人们对待家人、朋友或者同事等人通常会更有礼貌,但对饭店服务生一类的人,他们的态度就恶劣得多。“中国式礼貌”令我非常迷惑。
作为一个在中国的外国人,我很自然地跟这里的其他外国人有很多接触。他们当中既有长期在中国工作生活的,也有来这里进行短期旅游的。由于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不同,这些外国人和本土中国人对各种现象自然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来到这里,看到了真实的中国,无论眼前的世界是印证或者违背了他们的最初设想,他们通常都会感到非常吃惊。
学得比中国人更粗鲁
我在中国生活了4年,常常听到的,来自外国人的抱怨是——“中国人实在是太没礼貌了。”他们所说的没礼貌反映在许多方面,比如在车站买车票时插队,又比如在前一位乘客还没来得及下车甚至付钱之前就迫不及待地钻进出租车。
一些外国人对此感到非常沮丧,而他们想到的解决方法就是变得比当地人更为粗鲁。一天,他们当中的一位这样告诉我,他现在到商店买东西时从不排队,只是挤到前边大声招呼店员,于是他比其他所有人都能更快地买到东西。在饭馆点餐也是一样,嚷嚷的声音越大,吃上饭的时间就越早——一个人要在欧洲这么做,老板可早就因为客人太没教养而把他赶出门外了。
我曾把出租车的例子拿来向我的一些中国朋友征求意见。为了获得更全面的了解,我还分别找了来自大陆和台湾的中国朋友。我们就此讨论了很久,发现其实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礼貌”或者“不礼貌”,这要依具体情况而定。我们都赞成,平白无故地打扰一位出租车上的客人是一件不太礼貌的事情,但是如果恰逢外边下着瓢泼大雨或者发生了其他一些特殊的情况,那么这样的行为就变得情有可原了。
可见,礼貌和礼节既跟社会的习俗和传统相关,也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情况。那么有所谓的世界通行的礼貌标准吗?我的一个朋友表示,她相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礼貌原则,比如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等。但这个原则又是怎样定义的呢?
没有精力保持足够礼貌
在我印象里,许多到过中国的欧洲女性都提到中国人随地吐痰的坏习惯。其中有一位更表示,因为她觉得这个习惯实在令人作呕,因此她不会再来中国。这些欧洲人会对这一点如此深恶痛绝,究竟是因为他们的“水土不服”,还是这根本就要归入陋习的行列,中国人对此也颇为痛恨呢?
其实,中国的人口如此之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背景,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想要为每个人设定相同的礼貌标准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此之外,在中国,大家每天要面对那么多不同的人,他们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对每个人都保持足够的礼貌。这是中国人以及在中国的外国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我阿姨认为外国人普遍比中国人有礼貌,但是仔细想来,这根本不足为奇。就拿我来说吧,我在奥地利出生长大,在那里,我每天遇到的人跟在中国遇到的人相比少得可怜。也就是说,我每天在工作、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同一个人的几率非常高,正是这种人际交往压力使得我不得不时刻保持礼貌。
说到我在中国的个人经历我还是很开心的,因为通常中国人对我还是非常礼貌也很乐于帮助我的。当我迷路或者遇到其他问题的时候,总有人向我伸出援助之手,这让我感到非常温暖。但是,我不得不说,他们对我的态度通常好过对其他中国人。这或许是因为他们认为我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因而需要更多的帮助;也有可能是因为我的外表跟中国人差别很大,他们觉得跟我打交道很有趣;还有可能是他们认为我有可能是某个外国驻中国大使或者外企老板的朋友,跟我建立起比较好的关系日后能帮助自己。总之,作为一个外国人,我似乎能够享受更多来自中国人的礼貌。
不过,事情也并非都是如此。前几天我去超市买东西,并和一位帮助了我的女孩子聊了一会儿,我发现她的同事开始关注我的购物袋,希望知道我都买了什么。我对此感到非常生气,因为我知道,如果我是中国人,那她就不会对此产生这样不恰当或者不礼貌的好奇心。
中国人的礼貌与对方身份有关
就此看来,关于礼貌有太多值得讨论的话题,但这些话题通常没有定论可言,礼貌和不礼貌之间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楚。
在探究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英汉字典中对于英文“礼貌”一词的解释不仅是礼貌,还有客气。这样的“中国式礼貌”令我非常迷惑,于是向我的一位中国朋友请教。他给我举了这样的例子,在筵席上,如果你向最尊贵的客人敬酒,那就是礼貌;相反的情况则可视为客气。也就是说,礼貌是你应该做的事,而客气是你能够做的事。
对于这样一种解释,我不知道是不是全体中国人都会认同。不过,它令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的礼貌通常是和与之交往的对方的身份有关。人们对待家人、朋友或者同事等人通常会更有礼貌,他们不仅会表现得彬彬有礼,还会互赠礼物。但对饭店服务生一类的人,他们的态度就恶劣得多。由此看来,中国人对能给自己带来越多好处的人就会越有礼貌。如果这一结论正确,根据我朋友的定义,中国应该是一个充满了礼貌的国度。
德国有一句谚语:“你怎样冲森林叫嚷,森林就会给你怎样的回声。”它说明,我们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我们自己。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承认,每个国家都有讲礼貌的人,也有不讲礼貌的人。关键我们要牢记“回声原则”,尽可能对别人有礼貌,这样我们也会得到更多礼貌的回报。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更有礼貌的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