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除了住房问题,留学生们遇到的最多的就是打工问题。谈到打工,就会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问题。因为不会说荷兰语,无法在公司找到工作,在荷兰的中国留学生几乎全流落在餐馆里洗碗或做服务生。老板为了省钱都不会为留学生申请工作许可,这样大家都脱不了成为黑工的命运。和黑户口一样,打黑工也就等于把自己全权交给了老板。与我同住的一个南京女孩就曾在一家中餐馆工作了一个月,本来说好一小时4欧元,到付工钱时老板忽然改口成2欧元,由于没有合同,那女孩只得接受这样的剥削。
更可气的是即使是正规工作,竟然也会受到欺压。我的好友就曾在荷兰最大的连锁百货公司V&D工作,虽说只是在餐饮部洗碗,但怎么说也是几次面试后才录取的,而且还签了合同。谁能料到两个月后算工钱时,经理居然硬是把小时工钱降至同在一起工作的荷兰人工钱的六成,还一直拖欠着不肯付账。我的好友也急了,每天都去V&D找经理理论,又搬出荷兰的法律条款威胁着要去上告,终于有一天他拿回了工钱,还是按法律规定的周末双倍工钱计算的。这倒也出乎他的意料,有一点因祸得福的意味。后来V&D的经理又提出和他按每小时4欧元再签3个月的合同,被他当场一口回绝。
打工的不稳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问题则出在看待打工的态度上。如果有一大半学生是为了留学而打工的话,那还有小半的人数是“全职打工,半职读书”。学生会这样做的原因不出两类,第一是家中经济不济,需自力更生;第二是本来就做了“混文凭,挣大钱”的准备。我个人对于第一类学友还是抱有相当大的敬意的。
和我在同一家中餐馆洗碗的苏州男孩就是一例,他是我同专业的学长,大专毕业后靠国内工作和在日本打工积累的钱来荷兰继续深造。由于没有家庭的经济支持,他所有的生活费和学费都是靠着整周无休的工作挣来的。最累时每晚都在餐馆洗碗,周四及周六在洗了4小时碗后,晚10点接着去酒吧做服务员直至第二天早晨,睡两三个小时后继续赶到学校上课。我曾见过他两眼通红,头痛欲裂,靠念着“我要奋斗”来支撑自己。然而这样的生活即使是铁打的人也支撑不了多久,大约一年后,我的这位学长终于决定辞去餐馆的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他的精神固然令人敬佩,但实在不应该鼓励大家效仿,要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只是为了一时之需,工作过度,积劳成疾,那将对日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拖累。
另一类“全职打工,半职学习”的事例就更不值得效仿了。因为阿姆斯特丹是旅游城市,较之其他地方工作机会多,工资高,而且基本不要求会说荷兰语。所以有些在阿姆斯特丹读书的学友就将精力从读书转向赚钱。我在预科时认识的一些上海男生便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那时从预科各自转往不同的学校后,一度失去了联系,大约过了半年,我们又打电话联系。当问到他们最近的状况时,回答竟异口同声都是“每天忙着打工”,“老板一定要我们干全职,每天下午和晚上都要上工”。
我颇为疑惑地问:“那和学习不冲突吗?”
“还好,一星期本来没几天课上,有课也多半是在上午,而且基本上都不检查出勤率。”“不过最近我逃课太多,已经被老师发现了,前几天就警告我,如果再不去上课,这个学期就不让我通过。”
“那你还打工?”
“打工肯定还是要继续下去的,要知道一个月有1000多欧元的收入呢。功课嘛,老师面前注意注意,考试前突击突击,我就不信他们不让我通过;反正只要几年后混出个文凭来,回到上海又可以风光了。”
我愕然,一时竟想不出反驳的理由。
然而居住和打工的问题毕竟还是从客观上可以留意避免的,至于其他一些由情感空虚寂寞而随意找男女朋友凑合的问题就更纠缠不清了,甚至还听闻有女孩受早来荷兰的华人诱惑,落得始乱终弃的不幸下场。
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恐怕是父母们在送子女出国留学前怎么也考虑不到的;这些事例对荷兰人或是旅居荷兰的华人来说更是闻所未闻,难以置信的。然而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留学生们往往无亲无故,生活单调,情感寂寞,同时对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法律一无所知,又不通晓当地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这个群体是弱势的,最容易受伤害的。
但换个角度来看,在国外留学,我们所追求的不止是一个单纯的学位和一纸文凭,更是这段经历,这段跋滩涉险,摸爬滚打,独自解决一切问题的生活经历。如果能攻克这一道道难关,那日后回过头来看就会明白,正是这些留学生活中的险滩暗礁磨砺了我们,使我们的性格更加完善,为人处事更为成熟稳健。 吴瑶(发自荷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