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初到加拿大,一般对第一份专业工作的工资待遇要求并不高;甚至会说,给我多少工资都干。但一旦拿到offer并且意识到自己的工资待遇要求偏低时,后悔莫及的也大有人在。换工作的同胞,因为不十分了解具体情况,应该得到的工资待遇没有得到,悔之晚矣的也有不少。
为什么呢?因为加拿大可比不上中国。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今年应该也在9%以上,因而在中国即使进入公司时工资待遇低一点也没有关系,只要工作能力强,机会好的话,一年的工资涨幅可以是十几、二十几甚至翻倍都有可能。但在加拿大,只要是稍微正规一点的公司,就不要做这个春秋美梦了。一年下来,如果公司效益还行的,工资涨个3%能弥补通货膨胀率就不错了,最多到6%那真是万幸了。甚至前两年,IT行业不裁员不降工资就阿弥陀佛了。
所以,在加拿大接受offer前,洽谈工作合同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工作合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工资。一般来说,面试时人事部经理和/或招聘经理肯定会问应聘者这个问题的。有玩笑说,经济形式好时,关于工资一般会问应聘者两个问题:一是你目前的工资,二是你期望的工资。而现在,只问后一个问题就行了。当然对大多数新移民同胞来说,问第一个问题的意义也不大,人民币的工资和加元也不好比。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过高,offer就飞了;过低,心有不甘。老牛的建议是:先用标准的外交式答案来回答,如:贵公司是行业内有名的公司,我相信贵公司会根据我的背景和工作经验,并根据贵公司的政策给我一个合理工资的。如果这一招不灵,即继续被追问给出一个准确数字,可千万不要真的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试着用一个数字范围来回答,可以是年工资about$70,000或$65,000to$75,000。
紧接着,问题又来了,如何决定这个数字范围呢?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公司决定工资待遇基本上是两种方式:即由职位或由具体的人来决定工资待遇。对我等绝大多数人移民同胞来说,或许偶尔情况下会有由职位决定的情况出现,大多数情况是由具体的人来决定。所以,应聘者要对应聘的职位在市场上的价值有充分的了解后,才能合理有效地和用人单位洽谈工作合同。
要注意的是,同样的职位在不同的行业之间,工资差距可能不小,隔行如隔山也是可以用于此的。同样的职位在不同的公司之间,有时差别不大;但如果考虑到地理位置的不同,如一个在大城市,另一个在小城市;公司文化的不同,如一个公司加班是常事,另一个工作时间很固定;则工资差距可能会比较大。
在同一个公司内部,不同职位职称之间的工资,肯定是有差距的;但在不同的公司之间,有时却很难比较同一职位职称间的工资。原因是各个公司之间的职称并不真正统一。一个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很可能比另一个公司的中级工程师工资待遇低不少。所以,在洽谈工作合同时,要关心职位职称,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关心级别和工资待遇。
既然有如此众多的不确定性,是不是完全没有任何办法或标准可以参照呢?也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征求熟悉该行业,尤其是熟悉该公司和该职位的人的意见,看看依据自己的背景、经验和能力价值几何?二是参考行业标准。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可以参考安省专业工程师协会(PEO)每年进行的工程师工资调查报告,即Ontario Engineer's Salaries(Survey of Employers)。这份报告在该协会的网站上可以下载。
该份工程师工资调查报告根据工作年限、职责范围等将工程师分为六级。每个级别的工资中数(median)、工资范围以及职责范围一目了然。如2004年,六个等级的工资中数分别是:$48,404,$56,700,$67,449,$83,471,$95,004和$109,200。应聘者可以针对该报告匹配一下自己的背景、经验和能力,看看在哪一个级别;并在洽谈工作合同以此为参考。
最后要说明的是,工资虽然是工作合同中最重要的一项,但绝对不应该忽视工作合同的其它方面,也就是说,要全面权衡整个offer pack age。除了基本工资外,还要参考奖金(incentives,是基于整个公司的,还是基于个人业绩的),各种福利,各种培训政策以及休假天数。休假天数对大多数同胞来说可能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总希望能隔个几年回国一趟,回家看看。
对于一些销售、技术支持的职位,用人单位还有可能提供汽车和移动电话等福利。
另外,在接受offer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切实情况做些合理要求,如开始上班时间、休假、搬家费用等等。一般说来,只要合理且在用人单位的政策范围内,一般会得到满足。
总之,在接受offer之前,应聘者应该对应聘的职位在市场上价值做些调查研究,然后再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对自己做出一个合理的评估。这样在和用人单位洽谈工作合同时,做到有的放矢、合情合理,自然也会得到满意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