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英子 孩子觉得辛苦
夏英子在杂志社工作,女儿菲菲回国的时候9岁多一点,现在14岁,在育英学校读初三。当时不愿回来主要是因为不愿从一个熟悉的环境离开,因为美国有她的朋友和老师。另一个原因是回国读书很辛苦。美国上学很轻松,一般九点上学,下午两点放学,但在国内七点就得从家出发,五点才放学。再加上菲菲中文不好,一开始会更辛苦。
菲菲回来后成绩排在班里中下等。不过据夏英子介绍,目前女儿已经排名前三名了,去年语文还考了班里第一名。为什么适应这么快,夏英子认为可能是运气比较好。回来后第一年请家教补课,一年把前四五年缺下的都补齐了。菲菲现在一口非常地道的京味普通话,她说,刚回来时挺累的,主要是不太会说中文,也没有朋友。不过半年后就没问题了。
夏英子说,美国的教育主张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主权,她能比较独立地思考、做事。这一点回国后也表现出来了,她很自觉,有问题就问同学或者自己上网查资料,几乎不用父母操心。不像国内一些朋友的孩子,要父母盯着,一抓就上,不抓就松懈。
王维嘉 中国对她没有吸引力
美通公司总裁王维嘉的女儿都生在美国,大女儿14岁,在美国上高中,小女儿3岁。他说没想过让大女儿回国受教育,关键还是习惯问题。王维嘉打算等老大上大学以后把小女儿接回国,因为她小嘛,容易习惯。
“不回国读书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她自己没有这个愿望,对中国现在的教育状况不了解,中国对她也没有吸引力。”王维嘉说,“美国华人的孩子一般都要到大学以后才有愿望去寻根。尽管家长们觉得孩子应该学中文,但是对他们来说那是一种负担,对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友之类没用。就像国内的家长逼着孩子学才艺一样,很痛苦,我们从国内带过去的《红楼梦》和《西游记》之类的书都被她搁在一边,从来不看。”
王维嘉认为美国教育最值得欣赏的有两点:一是对每个学生的尊重。老师们从来不像国内一些老师们那样给每个人排名次,你第几他第几什么的。在美国,老师对待每个孩子都好像“天生我才必有用”。但是在国内,可能一些老师就会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你真是笨得要死”之类的话,也许这个学生学习方面不行,但是在别的方面有才能,但如果他的自信心一开始就被毁掉的话,会影响他以后的发展。二是用开放性的话题教学。比如:有一组人登上了火星,分成两队,“科学组”如何负责把火星建设成一个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而“社会组”如何为这个新的星球设立一套法律系统。王维嘉记得这是女儿刚上初中时上的一堂课,这种开放性教学对孩子很有好处。(实习生包丽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