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求职 > 正文
|
|
一个赴日研修生的“打工”体验
|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5-23
字体:
[大
中
小]
|
|
一般来说,打工的初衷是为了挣钱,而打工的收获却远不只限于金钱。
有这样一种人生观念,有的人为了追求一生的终极目标而拼命地赶路,而到了人生的终点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是那样的茫然、一生的追逐全然不见一路上还有那么多的人生景观。
多一些体验和感受的人生是否更有价值和意义呢?
正是想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我也有了想去打工的念头,虽然日方接受组织提供的生活费足够,若省吃俭用些还可以有些许的结余;虽然派出组织和接受方都有规定,研修生不准打工,而且,平心而论,我打工并不是为了挣钱。
我找到打工的“岗位”,并没有经什么人介绍,完全是“自谋职业”。通常日本的餐馆、商店之类的店铺缺人手时,往往会在店门旁贴一张“店员募集中”(就是“正在招聘服务员”)这样的“告示”。在东京时常可以寻到贴这种“告示”的店铺。由于打工不过是业余体验,绝不能够侵占白天的学习时间,因而只能选择结束在公司一天的学习生活之后的晚班。受时间的限制,我也只能就近就便地物色打工的机会了。终于有一天,我在上下班乘降电车的北千住站附近“按图索骥”地看到“告示”,找到了这间打工的餐馆。
这是一家台湾餐馆,餐馆店员不多,算上我也只有七个人。其中只有一个是日本人,这个日本店员已是50多岁的人了,至今还是独身一人,不知是吃多了生活之苦还是店里都不是“自己人”,他十分地寡言少语,也不苟言笑,据说他在这个店里已有许多年了,是这家餐馆最忠实的员工。尽管其他店员走马灯似地更替,他却是这里的“长明灯”,默默地守望着他赖以生存的这间餐馆,他的稳定和忠诚自然赢得了店主的信任,日常采购均由他负责,把持着餐馆的支付出口。
而掌管餐馆进账入口的是一位来自中国上海的老姑娘,三十七八岁的年纪,至今未嫁。人长得很平常,心地倒善良。由于她在这个店也有几年的光景了,并以此为生,因而对这个店也颇有责任心。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法,她的确是在扮演着这个店的店长角色,每天第一个到店最后一个离开。干活时在一些不必计较的小问题上能迁就则迁就。比如,我偶尔因故迟到几分钟,或早走一会儿,不是店里生意忙得不可开交,她也并不多言,时常还会帮着在店主面前解释几句,以免扣除工资。
与她显然不同的是和我干同样活计的另一名上海人。她是来日陪读的(先生在东京读书)。她和我的工作是轮换的。一个人在前厅点菜、上菜、收桌(客人多时需要楼上楼下窜上窜下);另一个人则在窗内传单、传菜、餐具消毒等。洗碗是由一名福建籍的农村妇女专门负责的。或许是这位上海“小姐”(本身已是少妇)在国内过惯了“大小姐”般的优越生活,抑或是她骨子里就很刻薄,干活时也十分斤斤计较,手上的活很慢嘴上的话却很快。由于大家都是“背井离乡”,并不想惹是生非,何况她又是“同胞姐妹”,于是众人似有默契,对她都是敬而远之。尤其是那福建妇女不知是不是世面不多,每日里那总是处在惊恐中的双眼,遇到“上海小姐”从眼镜片后发出的幽光,更是唯恐避之不及,被“上海小姐”呵斥抢白后,也只是低头不语,手中只管干自己的活计。
在这间台湾餐馆里,和我最谈得来的是另一位中国厨师,一位来自沈阳的帅小伙,身高足有1米76的他,脸上架着一副眼镜,二十三四岁的年纪,显得文质彬彬。若不是亲眼看到他掂锅炒菜动作那般娴熟,肯定会误以为他是打工求学的中国学生。不过,他的确不是学生,因为我在店里并非日本学校假期的这一个月里,从没见他离开过。他也是“职业打工赚钱者”。不过,他打工与福建厨师却是截然的不同。沈阳师傅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他出身于沈阳市一个干部家庭,父母出于对儿子的心疼并不赞成他来日本打工。他告诉我,他选择打工,主要是想过一种自食其力的生活,并且为今后的生活做全面的铺垫。他不想因未读大学而给父母增添更多的负担,也不想因此而永居人后。他说,在他心中有一种“妄想”,将来要么成为有自己产业的“侨民”,要么回国投资从事经营自己的餐饮事业。他选择来日本,是由于有亲戚在日本,完全是通过正常的渠道到达日本并自食其力地生活的,并且到日本后便不再继续给亲戚们增添更多的麻烦。也绝不会做给国人脸上抹黑的事情。
在与沈阳师傅相处的日子里,可以明显地感到他那“东北汉子”的粗犷和豪气。他赚着日本人的钱(只不过是通过台湾人开的餐馆而已),却从不服日本人的气。如果我和其他几位中国打工者在前台受了日本顾客的气,他一定会在厨房对这样的日本人进行“报复”,为我们“报仇解恨”。
这间台湾餐馆的“食客”多是日本人,很少有华人来,“中华料理”虽然是世人公认的美食,日本人也颇为喜欢,不过,对华人而言都可以“自力更生”,因而很少见华人来此破费。到这里吃饭的日本人可以说形形色色,有温良友善的,也有脾气暴躁的;有兴高采烈的,也有心灰意冷的;有朋友同事相约一起的,也有形单影只借酒浇愁的。遇到前一种情形自不必说,彼此相安无事;若遇到后一种情形的日本食客,偶尔会遭到无理的呵斥和粗言。按理说,“顾客是上帝”,可对这样的“日本上帝”,中国人的“阶级仇民族恨”总会不自觉地涌上心头。与顾客“对垒”肯定是不明智的,忍气吞声又总觉得心里堵得慌。便只能躲到厨房发泄一番。
每当这种时候,沈阳师傅便义愤填膺,打抱不平,他打抱不平的方式就是让这样的日本顾客倒倒胃口,以后少来甚至不要再来这里进食,他以这种方式宣告这样的日本人为不受欢迎的食客。想当年日本“皇军”侵华首先强占的便是东三省,没想到如今在这间台湾餐馆却是这样一位来自中国东三省的厨师在支配着一些日本食客的胃口,调教着这样的日本人,让他们学会尊重人。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