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场人物
李彦宏,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裁。
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硅谷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的资深工程师。
1999年底,携风险投资回国与合作伙伴徐勇共同创建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中文搜索引擎服务。
这是一个典型的海归创业故事:在一番风顺实现了“美国梦”之后,主人公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再造一个新的梦。
这是一个典型的人生奋斗故事:从山西阳泉到北大校园,到美国大学,到华尔街,到硅谷,再到充满希望的北京中关村。
像羽翼渐渐丰满的雄鹰一样越飞越远,同时又不得不像候鸟一样两地栖息,他们这一群人是为了什么?我们试图在李彦宏的身上找到答案。
问:1999年回国之前,你在美国的生活和工作是怎样的?
李彦宏:应该是一般人所讲的“美国梦”的状态,所谓的美国梦,就是首先在那里上学,然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买了一辆不错的车、一所别墅,生一两个孩子,生活很舒适。
问:回国创业是为了追逐一个新的梦想?
李彦宏:我真正的梦想并不是“美国梦”,不是舒适的生活,而是发挥自己技术方面的特长,用技术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改变世界。在美国创业应该也有机会,但是中国的机会更多,成功的概率更高一些。这是我当时的一个判断,现在看来是对的。
问:你认为“海归”创业所面临的优势和挑战是什么?
李彦宏:优势在于他们在美国受教育和工作的经验使他们接触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公司文化、治理机构、甚至商业规则;挑战主要是对本土文化和环境的适应。如果你有海归背景,在融资方面显然要方便得多,但公司在国内运行,跟市场打交道、搞营销这一块儿海归不是很擅长。如果你的心态是让大家都要适应你,认为美国的那一套东西是合理的,所以大家都应该那样做,否则就对我不公平,这样的心态很难在国内做好。
问:这几年,回国创业的人很多,大家对这一群人很关注,称他们为“海归派”,贴上“海归”标签的人仿佛都有一层光环。被另眼相看的感觉如何?
李彦宏:我个人不认同“海归派”这个词,我认同“海归”,但称为“派”不合适,大家有一些共同的背景而已,没有真正形成“派”。贴这个标签也不应该,海归不应该受到任何特殊待遇,不管是优待还是歧视,我们期望的只是一般的国民待遇。所谓的光环就更没有必要,海归并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很好,而且对于那些做得好的海归来说,我相信他即使当时不出国的话,在国内也一定做得不错,因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在那儿。不应该把海归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来看待,应该是一视同仁。拿百度来说,我们在招人的时候,并不看你是否有海归背景,如果我认为你有能力,你就来做。不管你是哈佛的博士,还是斯坦福的MBA,我们不认这个,就认能力。我觉得整个社会环境也应该是这样,看一个人是否适合干他所干的事情,而不应该看他身上有什么样光环、或他有什么样的背景。
问:背景不重要,是否海归也不重要,那么对一个人来说,你认为决定他能否成功的所谓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李彦宏:我觉得应该是判断力,对机会的把握。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快速发展的产业,机会很多,谁能抓得住,取决于他的判断力。如果你能在别人没发现的时候首先看到了机会,那你成功的概率就比较高。
问:现在你工作在国内,家还在美国,每一次来来往往的旅行中会感到矛盾吗?
李彦宏:美国那种环境有很多好的地方,让你很留恋,到中国又是充满机会,让人感觉非常Exciting,做事情总是充满希望,充满变化,而且可以创造奇迹。每次一回到美国,虽然在那儿也会工作,但是感觉就像在度假;一回到国内,人一下子就“转”起来了,很兴奋。
问:去美国是“回”,来北京也是“回”,对你来说,家的归属感在哪里?
李彦宏:对我来说,这个家其实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因为我和家人并不住在一起,每隔两三个月见一次。这个状态应该很快就会结束,我希望他们很快可以搬过来。
本报记者唐光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