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我海归三个月,因以前有些国内管理经验,应聘中层经理,要求月薪15K,面试二十多次,大部分是外企,都没成功,实在运气不佳。不知大家的情况如何,我是不是最郁闷的。
其实,海归也就是一个特殊年代特殊国家的一个被媒体爆炒的中国特色的名词。在西方社会就是正常的人才交流吗,各国家之间就像是中国各省之间的人才交流,中国什么时候能没有海归派的概念,就是中国各级自以为是的领导,幸灾乐祸的新闻媒体所津津乐道地真正“走向国际化”的开始。
现在,确实国内的教育和西方社会还有很大的距离,跟产业脱离比较大,更重要是与西方社会交流太少,这种交流不是中国现在的出国访问,而是大范围的全面接触。
中国的企业也一样,不要固步自封,守住国内窝里斗,不但是要把市场做到国外,而且要将管理,技术,供应链全部向外敞开,才能有国际化的可能。
中国的现在其实正因该需要有国际眼光的海龟,可惜大部分公司还是闭塞,这不是海龟的悲哀,是中国公司和社会的悲哀。当你们看北韩的悲哀可笑的时候,是否也知道在别人的眼里你们也是悲哀可笑?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海龟要回来的原因,国家形象不好,别人看你就象是县里来打工的穷酸大学生。别人并不是看你有几座高楼,一批意气风发的年轻白领,而是会看一个城市国家的整体形象。
顺便,转一篇别人写的贴子。
1.这两年,就业市场不景气, 加之前几年, 阔招的恶果显现.所以找工作已很难.
2.国内的新闻媒体是否有"幸灾乐祸"的倾向.
3.我在美加看到的情景是真正的精英回去的不多见,我周围的没一个实际回的,有一部分是两边跑。
4.国内媒体的"大惊小怪"只怕把人都吓跑了, 并给找工作的人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5.两年来, 媒体的"评头论足" 和"大惊小怪" 其时是一种国家的悲哀: 在海外, 为啥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其他的东南亚的国家的学生----我见过的---毕业后都回国, 而中国和非洲的学生却想方设法赖在国外不走呢? 这种"滞留不归"的现象,已经损害了中国的形象.连一些普通的外国人都知晓"只有不到1/3的中国人回国".从这一点说, 海归的现象是一种爱国的现象.
6.爆炒海归在国内找不到工作,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 就象前几年的 "造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 是国内特定时期的文化.
7.国内现在不也流行 "不看学历,只看能力", "博士不如硕士, 硕士不如本科"吗? 这个社会正常吗? 我要问一句:能力从和而来? 总不能指望大家都是比尔盖茨吧?
8. 面对这种现象, 我们的媒体是否应少些浮燥的冷眼旁观, 多些沉静的反思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