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为何会成“海待”?参加本报《如何成就国际化人才.2004专题论坛》的专家指出四点“病因”。
1.将留
学作为一种镀金手段。很多留学生只是突击考个雅思就出国留学,每天挣扎在书本的海洋之中,哪有时间广泛接触社会?不广泛接触社会怎么能学到其文化的精髓、真正融入全球多元文化之中?
2.急功近利,将留学当成短期投资。
为了在经济上迅速得到回报,一些腹中空空的留学生回国以后,却动辄要月薪上万的开价。“国内的大学生写一篇英语文章最多1000个单词,在英国你得准备20000个单词的论文,而且看的是原版的几十万字的英文书。这样的情况下,无准备就出国的人,又能学多少东西?”周涌说道。
3.混水摸鱼的“方鸿渐”搅乱市场。
从国外“野鸡”大学甚至是短期培训班拿到一个身份暧昧的“洋文凭”,他们使整个“海归”的口碑和身价大跌。
4.归来之后水土不服。
一些“海归”在求职时盲目贪求,城市一定得北京、上海,单位一定得世界500强,职位一定得中层以上,月薪至少过万……这些都是导致“海归”变“海待”最直接的原因。记者单衍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