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归”纷纷回国寻找就业和创业机会,一时间,原本很抢手的“海归”逐渐变成了“海待”。就此现象,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近日开展了名为“财智未来”两岸三地大学生青年发展论坛的活动。此活动邀请了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政治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同学们和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的同学们共同进行探讨。
“海归”缘何成“海待”
在讨论中同学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对“海归”不了解和“海归”没有摆正自己位置两方面原因决定的。
清华的同学们认为,一些国企单位对国外的很多大学不是很了解,比如他们的教学质量、学习情况等,生怕招来像围城里方鸿渐那样的“海归”。台湾的同学也谈到,在台湾有一些花大价钱出国上学的学生,在国内是考不上本地的大学的,他们回国后能力依然很差。正是由于这种人越来越多,很多公司在用过他们以后普遍对“海归派”印象骤降,从而产生了抵触心理,导致了对“海归”整体水平的怀疑。
另一方面,部分“海归”对国内的风土人情方面缺乏了解,中国传统的交往方式和国外的交往方式有很大的区别,这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上经常会犯错误。香港的同学则认为,“海归”的信誉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人对自己没有很好的认识,找工作的时候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还有一些人要求很高的薪水,而自身素质和国内一些知名大学的毕业生比起来实力并不是很大,这样就人为地降低了自身的价值。
如何做个“含金量”高的“海归”
尽管如此,“海归派”的光环依然笼罩在大多数人的头顶之上。中华职业精英网的首席执行官李福平认为,“海归”的优势在于国外多年的学习经验,使他们对全球的市场规则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他们拥有国际化的思维模式和更高的眼界,同时还可能会拥有国外的工作经验,这对于很多公司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的毛东辉主任告诉大家,避免成为“海待”一定要从出国前就入手,要看清整个国内的大形势,选好适合自己和有发展前途的学校以及专业。学成归国后,一定要把握好方向,确定自己的目标,认清自己的市场价值,同时理清人脉关系,在这些小的方面尤其要注意。所以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金色“海归”,前期要有很多工作要做。单纯凭“镀金”就可以在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思想是绝对错误的。
北京联宝讯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洪国基总裁也谈到,一名合格的经理人需要具备以下四个素质: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过硬的专业;保持向上的学习精神;一定要看重实践,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要有协调的团队精神,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是行不通的。
|